可还没等我锁门,一个穿着蓑衣的瘦小男人,裹挟着河腥味闯进了屋子,将悬挂在门口黄铜风铃惊得乱颤。
“老板,收货伐?”
闯进来的那个男人,整个人都被宽大的蓑衣包裹着,头上还戴着个斗笠,我根本看不清他的模样。
他说的是吴方言,这在关中地区并不常见。
我记得他的声音,很低很细,有点像折子戏里的小生,若不是看到他领口处微微凸.起的喉结,我可能会认为说话的是一个女人。
“后生,这可是明代上好的东西嘞……一千要伐?”
那人张口就要一千,这让我心底有些吃惊。
要知道,八八年的一千绝对不算小钱了,隔壁柱子他二舅,在县里供销社当主任,一个月才拿八十二块五。
“是熏货还是黄货?”
我皱着眉头问了声。
熏货是假货或者说仿制品,而黄货则是真古董。
一般来说,明代的物件,只有品质很好的真家伙才能值得起一千这个数,如果是假货或者仿品,价格可能只有十分甚至百分之一。
“小后生,我这可是上好的水头……”
那男人笑着摇了摇头,扯开身上的盘扣,露出了怀中那一角油纸。
水头,又叫生头货。
是指那些刚从墓里拿出来,还没有经过杀绣和流通的一手货源,是那些喜欢在斗里上夜班刨红薯的人,摸出来的玩意。
倒过斗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关中地区,去哪里刨红薯指的就是去哪里盗墓。
对于水头货,我一直都很感兴趣,只是入门后师父根本不让我碰这玩意。
“水头货,探阴锣。活人摸,无常拖。三钱买断阎王账,九泉下面裹衣裳。”
这是师父的原话。
按照他的意思,收那些来历不明的水头货,就等于答应用自己阳寿去换富贵,是间接和阎王爷画了押。
我根本不信师父的这些说辞,反而觉得是师父思想太守旧。
在我看来,那些没有流通的水头货,个顶个都是好东西,若是能转手卖到潘家园、天津道等地方,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