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这时才看见,我头顶的夯土层足足有着一人高。
难怪我跟大锤用穿山铲砸了半天,都没什么太大的成效,感情这夯土层厚成马咧!
这时,殿后的师父也滑了下来。
和我小心翼翼比起来,师父下墓的速度不仅快而且相当优雅,他单手抓着绳索,双脚将绳索踩着,如同下梯子,三五下就落了地。
这是关中‘叠纵绳’,会的人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
“师父,这里应该是耳室吧?”
我拿着手电把四周照了照,这间屋子比我想象中的要宽敞不少。
墓室四周嵌着大量早已发黑的青石板,青石板上则画着大量的纹路,但因为年代久远,这些纹路很多都已经看不太清楚。
在石室的中央地带,摆放着三个半人高的陶瓮,翁口足有人头大小且用红布蒙着,红布上用金线绣成的‘囍’字,也变得黯淡残缺。
“小郎君,你这次可是猜错了!”
不等师父说话,三娘捂嘴轻笑,“小郎君,咱们这次刨红薯的地界可是明墓,哪来的耳室?这里是前殿!”
我一愣,这才想起,汉代墓穴的布局较为分散。
除却东西耳室外,还有前室、中室、后室,地位尊贵的士大夫或者王公贵族,还会有数个祔葬室。
相较之下,明代墓在借鉴唐宋文化后,地宫格局大变样,成了以轴线堆成的宫殿式建筑群。
像耳室这种东西,已经归放于偏殿之中。
“三娘说的不错,这里应该是墓室的前殿,我们的运气不错,避开了‘自来石’。”
自来石我知道,是墓穴石门的顶门石柱,在南方摸金的那些元良口中,也管这玩意叫‘断龙石’,从里面合上后很难打开,除非像卸岭那些蛮子一样,用大量炸药暴力破开。
正说话呢,我听到一阵‘滋滋滋’的声音,扭头一看,发现竹竿那家伙,正在前殿右边的一块青石板上小解,一边撒还一边画图案,就跟个小孩子似得。
我有些无语。
“竹竿你就不能换个地方,三娘还在这里呢!”
“八爷,我这不是憋急了!”
竹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前殿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