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区弱小国家(通常是蛮夷势力)采取比较平等的外交政策,比如联姻、通商、拉拢、分化,而非军事驱逐征讨、政治排挤、劫掠、侵吞。
所以文王行仁义怀西戎是指文王采取各种外交策略,与西戎各部落结成了反殷商的同盟,其后的武王并利用其力量消灭了殷商。
而徐偃王行仁义则是他也企图结成以徐国为中心的一个同盟(从后果来看应该是针对当时楚国),引起了当时的楚王的戒备,派出军队消灭了徐国。
我明白了!
中大兄皇子笑了起来:您的意思是除非我是贵国的方伯,否
则便无权行仁义?
如果殿下只是对贵国百姓行仁义,这当然是一桩美事,可扶余丰璋乃是百济人,恐怕已经超出了界限了!
中大兄皇子笑了笑,没有继续争执,因为没有再争执的必要了。
王文佐已经亮出了大唐的底牌:大唐不允许海东地区再出现一个次一级的权力中心,而这与倭国数百年来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小天朝朝贡体系是矛盾的,其实这点并不新鲜,所有效仿古代中国、学习中原文化建国的周边民族,如越南、朝鲜、日本、西夏、辽、金、北魏都很喜欢搞出一套自己的朝贡体系,在这个体系内,他们是至高无上的王者,是上天之子。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一边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一边要求自己的属邦向自己称臣纳贡,规则程序、名号称呼几乎与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几乎完全一模一样。
就拿日本做例子,在唐宋人眼里倭人是蛮夷,而日本人也有自己的蛮夷,即虾夷人,还专门搞出了一个征夷大将军的官位来,后来就连生活在关东地区的东国武士们也被扣上了东夷的帽子,打入了蛮夷的行列,这个颇有长安朝廷骂河北人胡风颇胜,以蛮夷视之的风采。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中大兄皇子一直都呆在自己的船舱里,未曾出门,王文佐倒是很理解对方的感受,自己现在扮演的本来就是一个咄咄逼人的角色,换了自己,也不会喜欢挺着个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不过这样也好,两不相厌最好了。
那便是倭人的都城?崔弘度看着远处的景色:奇怪了,怎么没有城墙?
这里四面环山,周边又没有什么强敌,有力气去修城墙,不如去守四周山脉的隘口!
王文佐笑道:我估计如果有外敌入侵,倭人就会退到四周的山城坚守,将没城墙的都城丢给对手!
原来是这样!
崔弘度笑道:这不是和百济人做法差不多吗?
本来就是一族之人!
王文佐冷笑道:所谓倭人,原本就是从大陆迁徙到这大岛上然后繁衍至今,其中大部分就是百济人,所以当初扶余丰璋才那么容易借兵来!
若是这样,那要让他们交人,岂不是很难?
王文佐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半响之后低声道:见机行事吧!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船靠岸了,中大兄皇子直接上岸了,留下一个官吏将王文佐一行人迎接到一处馆舍,请他们好生安歇不提。
飞鸟京的西侧,临近湖边有一块空地,约莫有两百步见方,呈正方形,这里是倭人的集市。
集市的四周由泥砖小屋、牲畜圈栏,以及石灰粉涂砌的酒肆所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