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动刀子了。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贺拔雍:那次他也看到了!
贺拔,此事当真?王文佐的眉头皱了起来。
贺拔雍心中微有不快,他没想到元骜烈竟然没和自己商量就直接和王文佐说了,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是真的!
就是今天早上的事情!
不过并没有拔刀子,只是手按刀柄!
就是说还没有出鞘?
对,双方都没有出鞘!
那就没什么了!
王文佐笑了起来:守君大石和物部连熊原先在倭国不是中
大兄那一派的,吃了不少苦头,定惠和伊吉连博德恰恰相反,定惠还是中臣镰足的儿子,两边自然互相都看不顺眼!
唇枪舌剑一顿是免不了的,只要刀不出鞘,说明两边脑子都还清醒,这就够了!
我当时也有教训过他们!
不过他们未必听得进去,您要不要也敲打他们两句?贺拔雍问道。
不必了!
王文佐笑道:他们都是聪明人,只要了解了倭国的情况,就不会抱住那点旧怨不放的,人嘛,总是要往前看的!
倭国的情况?元骜烈问道:现在倭国是什么情况?
自然是一片大好!
崔弘度插话道:不久前三郎刚刚大败中大兄,已经拥立琦玉为倭人大王,倭王封三郎为内大臣,相当于大唐的宰相,督领各军讨伐中大兄。
哦?三郎当上倭人的宰相了,恭喜,恭喜呀!
贺拔雍见崔弘度以三郎相称,也赶忙改变了口吻。
休得听弘度胡说,我是大唐的臣子,怎么能又去当倭人的官,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王文佐笑道:等仗打完了,我便会辞去倭人的官职!
其实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元骜烈笑道:我记得《汉书》里面记载,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子弟建国,而各国的国相便都是长安任命的。
现在倭人已经向大唐称藩,三郎您为倭人国相,岂不是更能保证倭人世代恭顺!
是呀!
崔弘度笑道:骜烈说的都是大道理,我也不懂。
但只要三郎你当一天内大臣,各种各样的好处就受用不尽,可要是不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初大伙儿去鹿尾泽射猎的路上你说了啥可还记得?和百济比起来,倭国可是真正的大国呀!
当初大伙儿去鹿尾泽射猎路上说了啥?王文佐的目光稍有恍惚,不过三四年时间,就恍如隔世一般,当时与自己一同去射猎的袍泽们已经有不少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比如柳安、比如韩长略,比如——
哎——!
王文佐长叹了一声: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先想办法打赢中大兄吧!
否则说什么都是白搭!
不错!
不错!
看着部下兴奋的脸,王文佐点了点,士气高当然是好事,但他们好像把情况看的太简单了,这可不是好事情。
经堂。
这就是眼下的情况!
崔弘度放下手中的木棍,结束了自己的介绍:自从夜袭之后,到现在的二十余天时间里,四方赶来投靠的已经有八千余人,形势对我方是愈来愈有利呀!
哈哈,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