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业在一个傍晚时到达了汉江南畔,他当即做出了连夜渡河的决定。
虽然南岸的渡口都被撤离的高丽人破坏,但这并不影响明军过河,明军放下了他们携带的浮桥。
所带浮桥,虽不足以横跨汉江,但是延伸到深水区,做临时栈桥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人马过河就要容易多了,哪里能登船就在哪里上。
李军渡江速度非常快,半个时辰不到,就有五六千人渡过汉江,在北岸列阵。
水师的火炮,高丽人是见识到好几次的,且明军渡江速度极快,没有人动半济而击的心思,只能站在城楼上眼睁睁的看着明军渡河。
城内也没闲得,动员了城内无数青壮,搬运礌石滚木,加固城墙。
崇祯九年,建奴破城,王京受到的蹂躏实在是太大,伤痕至今还未愈,无时无刻不在王京百姓心中做疼。
王师在城外,让王京百姓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被征发的城内青壮,也是出工不出力,甚至有胆大的,还会悄悄搞破坏。
深夜里,李俊业顺利渡过了汉江,高丽王京距离汉江不足十里,站在高处甚至能看到王京城内的灯火。
等全军人马渡河之后,李俊业当即做了一番布置,派出分驻四门,自己则驻扎在南门。
还有一个问题,王京乃是高丽首都,也是高丽最大的城池,光靠三万人是围不住王京的。
同时将捕获的三万俘虏,全部动员起来,围着王京挖一条高八尺,宽一丈的大壕沟。
三万人是抓不过来的,明军四处出动,还在王京附近“动员”了,所见到任何人,天亮之后,挖壕沟的高丽人就有八九万人了。
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李倧站在城楼下,看到城外到处是挖壕沟的百姓,只觉得心里像是打鼓一样 。
而济尔哈朗的援军,依旧不见踪影。
此时的济尔哈朗,还是正在渡临津江,两万人,数万匹马,好不容易渡过临津江,却收到了明军已经包围了王京的消息。
济尔哈朗只觉得头皮发麻,他怎么一时忘记了明军还有水师。
冷静下来后的济尔哈朗仔细思考了一下,明军渡江之前大战过,肯定有一定减员,现在渡江的明军肯定没有三万。
高丽王京不仅是高丽的首都,还是高丽最大的城池,城池周长三十多里,这点人是包围不了王京的。
想到这里,济尔哈朗心中方才放松不少。
这些明军诡计多端,又善于伏击,天知道,自己行军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悄悄地提前来到前方伏击自己。
越接近他们,济尔哈朗越是谨慎。
连续三日的急行军,人马困乏,这时候要是遇到明军那将会是一场灾难。
深思之后,济尔哈朗决定渡江之后,就地休整一天,让人马都能缓口气,休息好之后,再救援王京,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
自明军渡江之后,济尔哈朗就再也没有回到关于王京的任何消息。
虽然明军不能将王京围的滴水不漏,可是明军的骑兵将王京封锁的死死的,天上的热气球,日夜将王京附近的动向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