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川不动如钟地答道:“本朝之立,全凭上国王师复国,现在百废待兴,哪有什么可用之兵!”
“不过,上国无须担忧,李总兵早就从军中派出大量老兵,协助小邦训练军队,相信无多时,小邦便有一支可用之兵,协助王师!”
朝堂大臣听完之后,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崇祯也点了点头。
“陛下、臣有本奏!”
就在朝堂万籁俱寂之际,突然一个青衣小官出列,正是兵科给事中许怀。
明朝给事中虽然和御史一样,都是七品小官,品阶很低,但是在朝堂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不仅能像御史一样监察百官,还有封驳之权参与决策。
民间文学都以为御史权力很大,那是因为给事中只在中央,不像御史一样巡按地方,民间接触不到而已。
“准奏!”崇祯点了点头,旁边的太监操着尖锐的鸭公嗓大喊一声。
吴怀手持笏板大声说道:“陛下,昔日太祖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而今李俊业,屡据强敌,战功累累,既复故地旅顺大湾,又重番高丽,其是乃因军功等封,望陛下恩典!”
“臣、附议……”
“臣、附议……”
“附议……”
“附议……”
……
吴怀话说完之后,呼啦啦的一大群人出列,连几位阁老都全部出来附议。
虽然朝堂党争纷纷,内斗不停,但真在战功这种关乎他们生死利益的这种大事上,没有人敢含糊。
有些能斗,有些不能斗,谁也都明白,何况在关内关外接连大败,士气靡靡之际,太需要竖立一个英雄来鼓舞士气了。
崇祯想也没想道:“准奏,具体事宜由内阁、吏部和礼部商议!”
礼部和内阁很快就拟出了一个章程,决定封候,并且还议定了封号,以他出身地为封,封为登州侯,这也是大明封号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
当内阁和礼部官员送到崇祯案前的时候,崇祯看了看也觉得他得军功封侯是很合适的,但是看了一眼封号,摇了摇头,提起朱笔划掉登州二字,在旁边写上平辽二字。
写完后,崇祯抬头看了一眼内阁诸臣,道:“辽事,如芒在背,朕自登基至今,为此耿耿十数年,其之战功,大都来自辽事,不如就讨个吉庆,封其为平辽候,希其不忘朕的卿卿期望之意。”
内阁首辅从小太监手中奏章一看,忙道:“陛下平辽二字,虽期甚久,臣等惭愧啊!”
崇祯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众臣随即会意的离去。
明朝封爵还有一套严谨的礼仪流程,确定了封爵名号之后,还需由翰林院撰文,中书舍人写诰命,尚宝司用宝,完成后选择一个吉日由皇帝颁布诏书,举行封爵仪式,向受封者颁布诰劵。
当然李俊业也会获得丹书铁券,但明朝的丹书铁券就当是个乐呵。
正李俊业的封爵在还在走流程的时候,李俊业突然在黄州见到了老钟。
老钟由几个家丁护送而来,当风尘仆仆地他见到李俊业后,泪流满脸的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怆然道:“俊业,老夫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