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重兵,亦无胆渡江,所以臣认为维持现状是最好的方式。”李俊业趁热打铁。
崇祯沉思良久,这理由很合理,再说了,登莱镇就这么点人,这番收复高丽,损失必然也不小,的确需要休整,也不能逮住一支部队往死里耗,连最后的种子也要耗完,那以后可真就无兵可用了。
他们在高丽的军事存在,的确也能牵制部分的建奴军力,这也间接减轻了关外的压力。
他表情无比痛苦,思考良久之后,才悻悻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待朕和内阁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见他松了口,李俊业大喜,忙拜伏道:“臣替登莱镇所有将士,感谢陛下体恤之恩!”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而今四处用兵,朕可等不起,朕只给你半年的时间,重新积蓄兵力,到时再听命差遣。”
而今人在京师,当务之急是要过眼前这一关,只要这一关能过,回到登州之后,什么都好说。
“臣遵旨!”李俊业想也没想,大声的一口答应。
半年,谁也不知道半年后会发生什么,只要能过这一关就好,此时他心中已经默默决定,这次来京师之后,以后再也不入京了,他也就没有这样的难题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俊业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过这次难关。
“爱卿无事的话,你且先回吧!朕有些乏了!”没有从李俊业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崇祯非常的沮丧和失望,他朝李俊业摆了摆手。
“臣谢陛下隆恩!”李俊业长吁了一口气后,缓缓地从地上站起,恭恭敬敬地后退出屋,然后在内侍的带领下离开了皇宫。
路上李俊业心事重重,他对这个悲情天子很同情,但同情归同情,大明的确无药可救,别的各种封建王朝末期的问题不说。
单说他奇葩的宗室封王政策,天下养朱,宗室群体在优渥的生活中,还会几何指数级的增长,而国家财力终究是有限的。
以一国之力,为一家之利,他不亡谁亡。
大乱当大治,唯有大破大立,将一切枷锁全部粉碎之后,才能重新在这片土地获得焕然一新的重生。
李俊业坐在马车内,一直冥想,也不知道马车究竟走过多少街道,绕了多少个弯,才到自己入住的客栈门口。
回到客栈时,李俊业依旧深居简出,命令所有人都不许出门,避免滋生任何事端。
只要是在京师一日,他就在如来佛的手中,他不得不诸事谨慎,以免乐极生悲。
说是不担心是可能得,面对这位刻薄的君主,说不定转头之后,又哪里想的不对,随便找个名头,将他修理一顿,毕竟登莱镇尾大不掉,这是明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