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皱,不悦的看着贾琏。
换做旁人此言妥妥的想要独揽兵权,是帝王所不允的。
不过念及贾琏此番确实要求很低,也做到了他开头说的,尽全力为朝廷为他考虑,他虽然不悦,但还是点头道:“可。”
“第二点。如今建奴的使者还在京城,而朝中大臣们对于此战是战是和还未统一意见。
所以,为了给臣给多的准备时间,臣建议陛下暂时隐瞒出兵的消息。
就拿那五千人马来说,臣的建议是,最好不要从京营调拨,准臣从其他地方节镇偷偷借调……”
宁康帝思索起来。
确实,朝廷现在还在议和,想来建奴的防备心也很放松。
一旦知道朝廷撕破脸,建奴必有准备。
如此,确实不利于计划的实施。
于是宁康帝问道:“倘若瞒着朝廷,你大军的粮草辎重从何而来?”
贾琏笑道:“这个陛下不用担心。
天津卫如今大兴土木,臣在那边召集了数千的工匠,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臣可以先调走这批粮食为奇兵之用。
至于正面大军,一则我并没有想过可以一直隐瞒下去,最多过山海关之时,就一定会人所尽知。
二则大军数量不多,即便后面补充,也是来得及的。”
宁康帝闻言,还能说什么?
这就是能臣和庸臣的区别。
庸臣什么事都等着朝廷安排。
能臣就是在揽事之前,就把所有的功课都做好了。
于是也不废话,直接道:“既如此,火器营那边,朕会传旨苏克光,以集训为由让他将兵马带出城。
至于那五千兵马,既然不从京营抽调……”
宁康帝想了想,关宁军虽然顺路,但是上次霍昭出征就抽调了一部分,其余的还要镇守地方,不便再从那里抽调。
于是道:“你们贾府不是和云光交往密切吗?既如此,这五千兵马,就从长安抽调吧。”
远是远了点,但是贾琏想来也还需要几日准备,倒也来得及。
贾琏听到宁康帝说贾府和云光关系好,知道这是宁康帝刻意提点,显示他帝王的无所不知,警告底下人少做小动作。
也没有贾政那样的诚惶诚恐,毕竟和皇帝处的久了,这样的帝王手段也就见怪不怪了。
表面上露出些许异色,然后连连称赞皇帝圣明。
一切商谈就绪,贾琏也准备告退下去做准备。
却被宁康帝叫住。
只见宁康帝目光灼灼,又带着一丝殷切的看着他:“此战,关系重大,望卿一如既往,不负朕之嘱托!”
贾琏单膝跪下,郑重道:“定不负陛下!”
说完,直接起身大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