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同期“太祖”
号也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去船厂改造了一下而其主要改造的就是电力机舱的配制。
因为条件受限因此“太祖”
号地弹药库与油库没有安装隔离门也没有加上装甲。
最大的收获还是提前了一个多月服役的“长江”
号航母。
大连造船厂的工人先集中力量完成了“长江”
号这虽然导致“黄河”
号的服役时间要推迟大概一个月。
不过肯定是值得的。
这艘航母刚完成栖装。
就一路南下海试都是在航渡过程中进行的因此还有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跟在航母一起来到了舟山。
海军对海试结果比较满意。
而一些小范围的修改可以直接在舟山港进行而不需要再返回大连造船厂了。
随后配属于“长江”
号的航空部队也到达了舟山。
此期间海军航空兵航母舰载机部队的编制做了一次调整。
以往地联队没有取消不过取消了由机种确定地大队改为每艘航母的载机部队为一个大队大队下设各机种的中队分别为战斗机中队鱼雷轰炸机中队俯冲轰炸机中队。
侦察机中队。
而各中队下设小队小队下是小组这是最小地编制。
当然指挥结构人事体制也做了修改。
邓子张鼐鼎江文翰分别担任了三艘航母上的航空大队的大队长同时都晋升为了海军航空兵中校军官。
罗晋明仍然是联队长同时获得晋升。
成为了海军航空兵准将。
不过今后罗晋明将不再随舰队出征而是留在后方具体的前线指挥工作由三个大队长来完成。
除了航母数量增加到了三艘且三艘航母都处于最佳状态之外第一特混舰队还增加了十多艘护航战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到的四艘“李靖”
级大型巡洋舰。
这四艘大型巡洋舰分别是“秦琼”
号“尉迟恭”
号“程知节”
号以及“段志玄”
号。
这四艘大型防空巡洋舰与“李靖”
号几乎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四艘战舰上的雷达都换上了最新的型号虽然探测距离没有增加多少不过故障少了很多。
算上“李靖”
号第一特混舰队拥有了五艘防空战舰而且都是从设计开始就完全按照防空作战的要求建造地战舰。
这极大的提高了第一特混舰队的防空战斗力。
战后有人评价“李靖”
号虽然不是设计得最完善的一级防空巡洋舰不过却是在整个太平洋上表现得最为优秀的一级防空巡洋舰。
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巴尔迪摩”
级防空巡洋舰的名气都远在其之下。
八艘“节气”
级重巡洋舰也6续到达了第一特混舰队。
这八艘战舰都是新建造的不过都有一些变化即战舰上的主炮换成了改进型2oo毫米主炮而不是以前地老式2oo毫米主炮了。
这大概是舰队在庆良间水道吃了亏之后海军提出的额外要求吧。
另外这八艘战舰上都装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