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
“惊蛰”
“处暑”
“寒露”
)的主炮先射出了炮弹。
半分钟之后另外五艘重巡洋舰也开始忙碌炮击。
而日本地舰(船)队就在炮击编队北面九海里处!
耿卫明将炮击距离缩短到九海里是有他的想法的。
他无法判断日本舰队里有没有重巡洋舰而“节气”
级重巡洋舰上使用的2oo毫米穿甲弹在最大射程上根本就打不穿日本重巡洋舰上的装甲。
在九海里这个交战距离上2oo毫米穿甲弹仍然难以对付主装甲带可却能够轻易的撕开次要部位的装甲。
因此为了确保炮击效果在这个距离上开炮的话日本舰队里就算有重巡洋舰他也有信心击败日本舰队。
五轮齐射后日本舰队反击的炮弹落了下来。
战列线上的九艘重巡洋舰没有疏散。
也没有规避。
在正规地炮战中战列线上的战舰是不能随便规避的。
耿卫明遵守了最严格的炮战战术。
而那些落下来的炮弹也让耿卫明吃了颗定心丸通过炮弹落在海面上爆炸产生的水柱可以判断出日本舰队里没有重巡洋舰最多就只有几艘轻巡洋舰而已。
道理很简单那些落下的炮弹最多就是15o毫米口径左右的穿甲弹根本就不是重巡洋舰上使用的2o3毫米炮弹。
到这时候舰队里已经不需要统一指挥了日本战舰炮口冒出地火光就足以让炮击编队里的了望员看清楚日本战舰的位置。
并且给炮手提供炮击参数。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了望员的观察要比雷达的探测准得多。
不过雷达绝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激烈的炮战持续了十多分钟两艘日本战舰上冒起了火光位于炮击编队第四位的“白露”
号也吃了两炮弹不过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害战舰仍然能够继续战斗。
日本舰队也在这个时候完成了转向跟在后面的运输船则开始向东航行。
耿卫明没有先去“照顾”
那些运输船重巡洋舰的度可以达到33节而驱逐舰的度则在35节以上。
那些日本的运输船最快也就只有22节左右的度就算让他们先跑半个小时在天亮之前耿卫明仍然可以率领舰队追上去干掉它们。
现在最为关键的是解决掉日本的护航战舰。
一点三十二分雷达操作员出警报日本的驱逐舰脱离了舰队正在向炮击编队快驶来。
耿卫明立即知道日本驱逐舰要准备动鱼雷攻击了他也立即下达了命令在四艘驱逐舰杀出的同时九艘重巡洋舰上的火炮全都对准了迎面驶来的日本驱逐舰。
战争爆之前日本的军事科技并不算先进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科技强国。
不过日本海军的鱼雷却是世界上最好的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特别是“长矛”
大型鱼雷其技术远过了当时其他海军强国装备的鱼雷。
这也是日本海军重视夜战地直接结果之一夜战中鱼雷的威胁比炮弹更大!
海面上七艘灰色的战舰就如同七条鲨鱼一样朝着炮击编队的战列舰疾驰而来。
日本驱逐舰的火炮并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