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时宽朝副驾驶笑着点了点头“你先驾驶吧十点钟我替换你。”
十点整导航员就来消息五个团的轰炸机都跟了上来。
八百多架轰炸机组成密集编队朝着北面的夜空飞去。
蒋时宽也在这个时候将轰炸机的度调整到了最经济的(也就是用最少的燃料飞行最远的距离)度上。
机群分成了两层中间间隔大概两百米而每架轰炸机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
庞大的机群几乎遮盖了整个夜空如果是在白天地话恐怕那些在海面上看到这批轰炸机的人都会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十二点蒋时宽叫醒了休息的副驾驶长途飞行是极为疲劳的事情配制两名飞行员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在飞行途中轮换驾驶飞机而不至于几个小时下来。
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
“团长。
半小时后到达东京湾!”
导航员是没有人可以替换的不过他可以在途中找时间休息养神。
“知道了航线没问题吧?”
“没问题。
要联系其他的轰炸机吗?”
“对联系其他的长机准备降低飞行高度。”
蒋时宽看了眼手表然后长出了口气。
夜空中地云层很浓密几乎看不到海面。
实际上没有云层在5ooo多米的高度上也无法辨认出漆黑的海面。
十二点二十三分蒋时宽看到了前方云层中地一个空洞接着他就先降低了高度穿过云层后。
反射着星光与月光的海面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浓密的云层在靠近日本本土的地方消散了日本本土的夜空非常晴朗连一片薄云都找不到。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这可以让轰炸机更准确的投弹可同样也可以让地面上的日本人现天上的机群。
“团长我看到灯塔了保持航向降低高度!”
蒋时宽也看到了位于东京湾入口处三浦半岛上的那座灯塔。
这是机群在进入东京湾之前唯一地导航地标。
“头雁”
几乎是俯冲着在降低高度。
同时还必须得按照导航员的提示调整航线。
两名飞行员手忙脚乱。
十二点三十三分“头雁”
先进入了东京湾其他的“狼鸠”
也迅的跟了上来。
机群在距离海面3oo米的高度上以18o节的度飞行着。
这是“狼鸠”
在低空的最佳巡航度为了节省燃料蒋时宽不得不控制度不然他们就飞不回去了。
在东京湾上空飞行的这半个小时是最为紧张的半个小时。
一直以来东京湾都是日本最重要地海军基地也是日本战舰战机最密集的地方是日本都的大门。
一战时帝国海军就是在杀入东京湾之后迫使日本投降的。
现在帝国海军舰队虽然还没有办法进入这座海湾可帝国的轰炸机已经来了。
“头雁”
上的飞行员都在紧张的注意着附近海面上的情况。
在狭窄的东京湾里至少有数百艘舰艇船只。
任何一艘舰艇上的人员都有可能现头顶上的轰炸机而把防空警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