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
对日战略轰炸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轰炸机载两吨炸弹能够飞行到18oo公里外投弹的“狼鸠”
实际上已经足够使用了问题的关键是在弹药上。
如果没有充足的燃烧弹供应。
那么对日轰炸就只能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难以迅取得成效。
因此在保证轰炸机的生产研制之外弹药供应成为了最重要的项目。
当时帝国海军有十家弹药工厂分别为海军提供炸弹鱼雷炮弹枪弹以及一些特殊的弹药。
这其中有五家工厂在制造炸弹并且都已经投入到了燃烧弹的制造工作中来。
另外五家工厂也在迅扩大规模(帝国不缺乏人力至少在战争期间是不缺乏人力的)准备生产炸弹与燃烧弹。
仅八月份一个月这些工厂就生产出了12万吨燃烧弹足够2ooo架轰炸机飞六个架次了。
而九月份燃烧弹的产量提高到了18万吨十月份为22万吨十一月份为26万吨十二月份达到了创纪录的34万吨。
这么多的燃烧弹源源不断的被送往前线让轰炸机部队再也不需要为“断粮”
的事情愁了。
海军拿到新增拨款之后的好处很多当然其他方面也没有耽搁。
“隼”
式战斗机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沈飞一共有三条生产线一年可以制造至少3ooo架战斗机而哈飞也建造了两条战斗机生产线南飞也在建造战斗机生产线。
最后海军的指标是必须要有十条战斗机生产线达到每年为海航至少补充一万架战术飞机的能力(当时战斗机的生产线与海航战术飞机的生产线并无太大的区别)而到七月的时候海航的六支航母舰载机大队都得到了新的“隼”
式战斗机。
新的轰炸机也在七月份的时候完成了试飞这实际上是帝国海军舰载航空的第三批轰炸机。
早在“秃鹫”
研制成功的时候沈飞就开始着手用“秃鹫”
所使用的动机来研制新的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海航一直坚持要求舰载机部队使用统一的动机以减少后勤负担而这被证明是一种很好的策略)结果这两种轰炸机才制造了部分样机准备做试飞试验的时候日本舰队就完蛋了。
“翠鸟”
与“鱼鹰”
被证明是可靠的轰炸机所以海航就没有采购这两种轰炸机。
在“隼”
服役之后海航下达了新的研制任务要求以“隼”
所使用的“风16”
22缸大功率动机为基础研制新的轰炸机。
因为当时沈飞还在继续修改“隼”
式战斗机的一些技术缺陷还要集中力量制造“狼鸠”
研制新轰炸机的动机。
所以两种新轰炸机(机体)实际上是分别由南飞与哈飞研制的。
南飞负责的是俯冲轰炸机。
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射水鸟”
使用了“风16”
动机(限制了最大功率)采用了经过改进的机体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并且对机身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俯冲轰炸的性能。
最大的特点是轰炸机的腹部与背部各有一块巨大的减板这样轰炸机可以在尽量低的高度上投弹然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