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谈仁皓就将他们这段时间总结出来的对美分析报告递交给了甘永兴上将。
甘永兴另外组织了一批参谋军官,并且亲自领导这些参谋军官,针对与美开战之前帝国海军需要做的准备,以及战争爆发之后,帝国海军可能要面对的困难做出详细的分析,并且预先制订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
这正是海军参谋部的本质工作。
接下来数日,谈仁皓一直将精力放了收集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上。
当时,德意志帝国与唐帝国有情报共享协议,而且双方都会及时的交换战报。
每两天,就会有一份由外交部转送的情报到达海军司令部。
谈仁皓他们也只能利用这些德国海军提供的消息来判断大西洋上的局面。
可以说,德意志帝国海军是潜艇战的老祖宗了。
潜艇诞生之后,很多国家对这种式战舰都存怀疑(唐帝国也不例外),一些传统海军强国还认为潜艇是一种“卑鄙”
的战舰,是只能背后偷袭的战舰,不配参加海上战斗。
这些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战争无所不用其极,“卑鄙”
这类字眼战争的词典里是不存的。
一战前,德国除了花费大力气组建公海舰队以抗衡英国的大舰队,夺取大西洋的制海权之外,还潜艇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战爆发之前,德国海军就组建了一支拥有30多艘潜艇的部队,而这也是当时世界各国海军中强大地潜艇部队。
一战中。
德国海军做了很多努力,希望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为了获取唐帝国的援助),并且完成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击败英国的有效的办法),德国公海舰队做了很大的努力,可日德兰海战之后(德国人获得了战术上地胜利,可英国人却牢牢的把握住了战略上地优势),公海舰队已经无力前出北海。
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
从这个时候开始,潜艇成为了德国海军手里为犀利的武器。
而且德国海军也开始全力发展潜艇。
从一战爆发开始,德国海军的潜艇就一直执行封锁英国海上生命线的作战任务,到1298年(公元1916年),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一共击沉了3500余艘,总吨位达到了1200万吨的英国商船,这几乎是战前英国拥有商船总吨位地五成!
而到1300年,德国海军的潜艇击沉的敌国商船已经达到了2300万吨。
英国几乎被全面瘫痪。
如果不是美国这一年开始干预战争(英国用巴哈马群岛的驻军权从美国手里换来了120艘老旧驱逐舰,并且获得了美国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的话,英国会01年战败,而整个一战的结果也将截然不同了。
正是因为德国潜艇一战期间的疯狂表现,战后地和谈时,德英法三国达成了一项区域协定,德国战后只保留80艘潜艇的规模,而英国则答应和平时期不派遣大舰队进入北海中线德国一侧活动。
法国则保证莱茵河西岸(二十公里范围之内)不超过十万。
后来的《松江海军军备条约》放入书架中,也因为英法美三国的极力主张,将对潜艇的限制写进了条约里面。
当然,战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严格的执行了条约,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