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6毫米的穿甲弹在14海里的距离上对“新省会”
级的主装甲带有大概三成的穿透率,而在12海里的距离上,这个比例会提高到五成以上,1o海里就是个绝对击穿的极限距离了。
换句话说,在1o海里之内,4o6毫米的穿甲弹可以击穿“新省会”
级战列舰上的任何一处装甲。
4oo毫米穿甲弹地威力也差不多,在14海里的距离上对“北卡罗莱纳”
级主装甲带的穿透率大概是四成,对“南达科他”
级主装甲带的穿透率在三成以上。
1o海里也是绝对击穿的极限距离。
从双方的火炮,装甲对比上来看,“新省会”
级的优势并不明显。
谁都挡不住对方打来的穿甲弹,而且4o6毫米舰炮的射程也与4oo毫米舰炮地射程相差不大。
问题就在这里,在严师琪能够威胁到对手的时候,对手也同样可以威胁到他。
也许,严师琪手里唯一的优势就是度,“新省会”
级的最快度达到了31节,而美军的战列舰只有27节到28节的样子,多出了3到4节的度,也许这一点值得利用。
严师琪其实还有一张王牌。
那就是他手里的巡洋舰与驱逐舰。
第三特混舰队的重巡洋舰数量并不少,而且驱逐舰的数量也不少。
虽然这些战舰在海战中多半只有旁观的份,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却能挥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别是驱逐舰上的鱼雷,在很多时候鱼雷对战列舰的威胁比穿甲弹还要大得多。
另外,严师琪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四艘战列舰上的新式雷达。
自从与“z舰队”
的战斗之后,用雷达引导主炮进行炮击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炮战方式。
特别是在能见度太低的情况下,目视距离无法满足要求时,雷达成为了引导炮击的最重要的手段。
最初的时候,雷达与火炮的配合并不好,这一是雷达的性能不怎么样,二是当时没有一套适当的指挥方式。
随后,唐帝国的新式炮瞄雷达研制成功之后,先就装备了战列舰(还有防空巡洋舰,用雷达引导高射炮作战也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第三特混舰队的四艘“新省会”
级战列舰都安装了炮瞄雷达,同时战舰上的炮击指挥系统也做了调整,雷达可以同时引导三座主炮对一个目标同时进行炮击。
虽然在实验中雷达对1o海里外的战舰测量精度误差仍然达到了上百米,但这已经可以接受了,就算是用光学测距仪也大概就这个水平吧,反正炮弹打到1o海里外的时候,其误差也在几十米以上(甚至几百米)。
在严师琪为战斗做准备的时候,金凯德也在为战斗做准备。
此时第32特混舰队已经到了伦内尔岛西北面,正在全赶往瓜岛,而运输船队就在第32特混舰队后面大概65海里处跟随前进。
金凯德在这几个小时里也在思考怎么打这场战斗。
他没有抱任何侥幸的想法,第三特混舰队肯定会进入瓜岛南部海域,战斗肯定会在这里爆。
可怎么打呢?直接冲上去决战?这是金凯德最初的想法,可他很快就现,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