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海军没有采取招标的方法,而是让几家造船厂合作设计,主要就是为了节约时间,节约成本。
当时,提高航母的性能指标地主要办法还是增加排水量,这样才能够增加装甲的重量,同时增设大量的备份设施,让航母在遭到打击后,不会完全丧失作战能力。
另外,新航母将采用新的钢材,以提高强度(当时,甚至没有在第三批“新省会”
级战列舰上采用新的装甲钢,而是先考虑提供给航母)。
最后,设计师还针对部队在作战时所现的一些问题,采用了大量的新的设计来提高航母的作战能力。
而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改变了飞行甲板的布局!
在此之前,所有的航母都是直通甲板布局,也就是说,飞行甲板实际上是一个类矩形结构,前端是起飞区,后端是着6区。
而在一般情况下,航母只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接收返航的飞机,或者是让飞机起飞,而不会同时进行这两样作业,因为飞机在降落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没有挂上阻拦索,结果直接冲到飞行甲板前端去,如果此时起飞区有飞机的话,那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实际使用中,就多次出现这样的事故)。
可问题是,在作战的时候,航母往往需要同时放出战机,以及接收返航的战机,也就是说,必须得同时进行起飞与降落作业。
这也是当时作战部队反映上去的最为主要的问题。
如果仍然采用以往的设计的话,不管把航母的飞行甲板设计得有多长,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航母的长度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延伸。
而设计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即将着6区与起飞区分开,起飞区的飞行甲板仍然与航母的纵轴平行,而着6区的飞行甲板则与航母的纵轴错开一定的角度,也就是与起飞区的飞行甲板错开一定的角度。
这样,即使有战机在降落的时候没有挂上阻拦索,也会斜着冲出航母的飞行甲板,而不会一头撞到起飞区的飞机群里面去。
最初,设计师拿出的方案只有5度夹角,可在经过论证,以及6上试验(在6地机场上仿照航母的飞行甲板建立一块试验场地,让飞机在这里进行起飞与着6试验)之后,设计师将这个角度增加到了8度,并且对飞行甲板的设计做了进一步的优化之后,完成了这一设计工作。
这也就是世界上第一种“斜角飞行甲板”
。
可以说,这是现代航母中两个重要象征之一,而且斜角飞行甲板带来的好处还不仅仅是让航母具备了同时起飞与收回战机的能力。
斜角飞行甲板的面积更大,这样就可以设置更多的飞机系留点,增加了航母地载机数量。
同时还可以提高航母上航空作业效率,让航空勤务人员有坑多的空间可以使用,加快了飞机调配的度。
更重要地是。
在着6区的前端还可以设置弹射器,在航母不需要接收战机的时候。
着6区可以当起飞区使用。
在“湖”
级航母上只有两部弹射器,一次只能让两架战机起飞。
而在新航母的第一套设计方案中,设计师在着6区的前端安排了第三部弹射器,而到了最后定型的时候,设计师加大了飞行甲板的外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