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列入帝国海军最优先的建造名单之中。
“瑞兽”
级防空巡洋舰,以及其上面所使用的新型雷达的性能已经得到了确认,建造工作也正在加,在最后一批“李靖”
级防空巡洋舰的建造工作结束之后,就将全面转产“瑞兽”
级防空巡洋舰,并且逐步为每一支航母战斗群提供一艘这种巡洋舰,使其成为战斗群的防空核心力量。
“江河”
级重巡洋舰从第四批开始做了大改,主要的改进就是将双联装24o毫米主炮换成了三联装2oo毫米主炮。
这看起来是退步,实际上却是帝国海军一个相当理智的决定。
最初,海军准备为“江河”
级重巡洋舰换装三联装24o毫米炮塔,或者是增设一座双联装炮塔,可最后都将带来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战舰的结构需要大改,而且将导致战舰增重数百吨。
也许,对一万多吨的大型战舰来说,这几百吨的重量是算不了什么的,可问题是,这几百吨的重量都在战舰的水线以上部位,而增加几百吨,就意味着战舰的稳定性将变得更为糟糕。
而且,当时海军还计划在巡洋舰上安装更好的雷达,这也将导致增重,如果再增加几百吨的重量的话,那巡洋舰的航行品质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而要减轻重量,就只能减少火炮数量,或者是上层装甲,而这都是不可行的,牺牲太大了。
在此情况下,海军决定为“江河”
级环状三联装2oo毫米主炮炮塔,这样战舰上的主炮数量增加到了9门,达到了平均水平,火力密度提高了五成。
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新型穿甲弹之后,2oo毫米主炮可以对付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巡洋舰,包括美国的“阿拉斯加”
级大型巡洋舰都无法挡住2oo毫米新型穿甲弹的打击,也就是说,为巡洋舰安装24o毫米主炮是没有多少必要的。
因为改装时间长,而且当时大部分巡洋舰都有任务在身,所以前三批“江河”
级巡洋舰是在后来进行大修的时候才换上新炮塔的,而不是立即返回船厂进行改装。
当然,海军的造船计划非常庞大,潜艇,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母,乃至各种辅助舰艇,都有相关的建造计划。
而这也正是帝国海军在战争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当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