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栖装,现在正在进行初期海试,预计能够在第三批次的六艘“湖”
级航母中。
已经有四艘完成了栖装,其中两艘正在进行初期海试,其他的两艘也即将完成栖装,这批航母将在一月底到二月初之间6续服役。
其他的战舰也都比较类似。
而如同驱逐舰,潜艇这类小型战舰则是建成后就进行海试,并且6续加入海军战斗序列的,并不是成批次的服役。
除了即将服役的新战舰之外,之前在战斗中受损的战舰的维修工作也将在25年底完成。
而这些战舰在维修的时候,都会做中期改进,以提高战舰的性能与战斗力。
比如,所有的“江河”
级重巡洋舰在进行大修的时候,都会按照第二阶段的标准进行改造,主要就是将双联装24o毫米主炮换成三联装2oo毫米主炮,并且取消了减少了两座12o毫米副炮炮塔,增加了四座8o毫米高射炮的炮塔,其他的改进也有,比如换上与“瑞兽”
级一样的雷达等。
在这些维修的战舰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原本隶属于第一特混舰队的那三艘舰队航母,以及第三特混舰队的那五艘战列舰了。
“兴凯湖”
号航母是最先完成修复工作的,该航母在维修期间,也进行了改进。
改进有几个重点,一是加强了关键部位,比如升降机附近的结构强度,加强了抵抗炸弹攻击的能力。
二是增加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比如在锅炉舱与轮机舱外侧的装甲厚度加厚了25毫米,并且加强了防鱼雷隔舱的结构强度。
三是换装最新型号的弹射器,新弹射器的最大改进是提高了使用寿命,其他性能变化并不大。
四是增加了高射炮,特别是小口径高射炮的数量。
五是减少了高射炮弹药的储备数量,这主要是为了降低航母的重心,提高航母的稳定性。
最后就是改进了航母的雷达,增强了指挥能力。
这些改进工作是在维修期间进行的,船厂合理的安排了改进与维修工作的工序,没有耽搁更多的时间。
这也算是一种升级的好办法吧,毕竟很多战舰在战斗中都会被击伤,利用维修的机会来提高战舰的战斗力,这不但节省了时间,更变相的增强了海军的实力。
“兴凯湖”
号在十一月底就已经完成了维修与改进工作,并且在十二月初,完成了初期海试之后,交付给了第二特混舰队。
现在,这艘航母已经不在第一特混舰队的战斗编制之内了,而是去了第二特混舰队,与“鄱阳湖”
号航母共同组成了第二特混舰队的核心战斗力,而且。
成为了第二特混舰队的旗舰。
“洪泽湖”
号与“高邮湖”
号航母地维修工作在十二月底的时候才完成,现在正在进行初期海试。
与“兴凯湖”
号一样,这两艘航母也在维修期间得到了改进。
只是因为维修航母的船厂不一样,所以改进地方法也不一样。
其设备有细微的差别。
比如,当时在广州造船厂维修地“洪泽湖”
号航母使用的就是“瑞兽”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