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御门听政3(1 / 2)

“陛下,臣有事启奏。”

一直没有说话的马愉这时站了出来。

“马爱卿是四朝老臣,有事就说,不必行此大礼。”

对于这个老臣加老师,朱祁镇还是很客气的。

“谢陛下!”

马愉站了起来。

马愉定了定心神道,“臣以为,王大人及诸位大人之言大缪!”

“马大人,您什么意思?”

王佐不禁大惊道。

这个昔日老友不管是做事风格和政见都和自己相似,怎么今天会公然和自己意见相左?

“王大人先别急,听我说完。

土地,就是朝廷的钱赋,我朝自太祖朝开始,就鼓励百姓多种田,多开垦无主农田,百姓手里的田地多了,缴纳的赋税自然就多了,赋税多了,朝廷自然就可以办更多的事了,而百姓没有了口腹之忧,自然生齿日繁。

洪武朝能多次对蒙元,西南诸夷用兵而得胜,为何?我想诸位非常清楚。”

“我举个例子,我朝洪武十四年到二十六年,户、口数量变化不大,但田赋总量却一直在增多,从洪武十四年的两千六百多万石,增加到三千二百多万石,人口数量未增加多少田赋却一直增加,为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百姓手中的田地增加了,田地增加,百姓手里的余粮自然就多了,夏税和秋粮缴纳的就多。

那为何到如今人口越多,土地也在增多,夏税和秋粮却越来越少?甚至于到了宣德年间时,田赋总量最高时也就只有两千万石。”

“洪熙年间各州府上报的田亩总数约为800多万顷左右,而到了宣德年间,田亩总数降到了600万顷左右,这中间的两百多万顷土地去了哪里?难道诸位真的不知?”

马愉的话犹如一块巨石,扔进了平静的湖面,在众人的心里泛起了惊涛骇浪,他们当然知道,而且还乐此不疲的干着这些事,为什么就没有人捅破呢?两个字,利益!

朱元璋立国之初,给了读书人太多的实惠,考中秀才举人就可以见官不跪,可以免田赋等等,所以这就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只要自己家族里有人考中功名,只要沾亲搭故的都纷纷要求把田地挂在其名下免税,范进中举不就是个例子吗?

为了躲避田赋少交甚至不交,久而久之,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再加上当地地主豪绅巧取豪夺,大肆购买土地,很多自耕农失去土地后不得不依附于他们,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兼并,促使了地方上很多豪族大姓的崛起,他们甚至到明朝后期所拥有的财富比整个国家的税收还多,甚至还绑架了国家的经济(参考满清八大皇商)。

马愉说完看了看王佐,笑着道,“王大人,你也是参加过南直隶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难道你忘了那些贪官污吏和当地豪绅是怎么隐藏田地人口的了?”

王佐顿时哑口无言。

马愉说的这些事他知道,而且他自己的名下都有亲戚们挂的免税田。

“诸位同僚,大家都是寒窗苦读圣贤书十几二十载方有了今日的荣华富贵显贵楣门,可我们既然做了官,就不能只想着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要多为陛下为朝廷,为天下百姓多考虑考虑。

如果任由这种事情发生,那朝廷以后就会走到有田无赋的地步!”

“马大

最新小说: 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 重生黑莲花,屠尽白眼狼满门 离婚三天:我冷淡至极,他索吻成瘾 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 分手第五年,闻机长又在我心尖降落 退婚三个童养夫,阴戾池爷宠我入骨 七零随妈改嫁,系统崽被首长后爸宠上天 穿越后碰到了老乡 公府上下宠我如宝,养兄一家后悔了 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