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伟明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我们通过多方调查,获取了大量确凿的证据。
案件的起因是……”
他有条不紊地讲述着,从最初的匿名举报信,到对张校长资金流向的追踪,再到如何锁定刘海这个关键人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逻辑推理,他都阐述得滴水不漏。
他的语平稳,条理清晰,仿佛不是在回忆,而是在复刻那段惊心动魄的侦查历程。
法官和公诉人的提问接踵而至,问题尖锐而具体。
“郑警官,请解释一下,你们是如何确定那笔二十万元的‘理财收益’实为贿赂款的?”
辩方律师站起来问道,试图寻找证据链的破绽。
郑建国目光平静地迎向律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不仅核实了该理财产品早已到期,更重要的是,我们追查到了这笔资金的源头——启航文化公司。
该公司通过多个虚假账户,将资金分拆后最终汇入李娟的账户。
我们有完整的银行流水、转账凭证,以及启航文化法人承认这是行贿款的供述,证据链完整且封闭。”
在讲述过程中,他能感觉到身后被告席上传来的微弱骚动。
他用眼角的余光瞥见,当他提到“启航文化”
时,王伟明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当他说出“证据链完整且封闭”
时,李娟的肩膀垮得更低了,几乎要哭出声来。
庭审持续了一整天,从上午九点到傍晚五点,中间只有短暂的休庭。
郑建国全程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他时而陈述事实,时而展示物证照片,时而回答质询。
他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嗓子也因为长时间的说话而变得有些沙哑,但他始终保持着挺拔的坐姿和清晰的思路。
当审判长宣布“证人可以退庭”
时,郑建国站起身,向审判席和公诉席微微鞠躬,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证人席。
在他转身的瞬间,他看到王伟明终于抬起了头,那双曾经精明锐利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彻底的绝望和死寂。
郑建国知道,这场战争,他们赢了。
正义虽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他推开法庭那扇沉重的木门,门外走廊的喧嚣瞬间涌了进来。
灼热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地面照得一片通明,仿佛要驱散庭审室内最后一丝阴霾。
郑建国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那股紧绷了整整一天的神经,在接触到这温暖阳光的刹那,终于缓缓地松弛下来。
他脱下头顶那顶压得他微微出汗的警帽,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城市尘土气息的空气,胸口那股积压已久的沉重感,仿佛也随之呼出体外。
法院最终没有当庭宣判,而是宣布“择期宣判”
。
这个结果在郑建国的意料之中。
王伟明案牵涉人员众多,案情复杂,法庭需要时间对所有证据和辩护意见进行充分合议。
但这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该说的都说了,该呈的证据也都呈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法律给出那个必然的、公正的裁决。
回到单位时,已是华灯初上。
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几个年轻的同事正围着电脑,似乎在看庭审的直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