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缓缓答道。
“可如今我们已是孤立无援之人。若此时归附,恐怕立刻便会招来各方敌视,稍有差池,便是满门抄斩的下场。”吴氏轻叹一声,眉间尽是忧虑。
“你说得不错,我亦明白眼下处境艰难,只是未曾料到竟会走到这一步。”徐光启点头应和。
“老爷,接下来的日子万万不可张扬。依我之见,还是尽早搬离此处为好。拖延下去,只会引来灾祸。你千万莫要冲动,现在全家人命都系于你一身啊。”吴氏语带恳切。
“我懂,不会贸然行事。你说得对,须得收敛锋芒,不能再如从前那般行事了,否则终将引火自焚。”徐光启语气沉重。
“也只能暂且隐忍数月,等风头过去再作打算。”吴氏喃喃道。
……
西北某座荒山之巅,数名甲胄在身的士兵簇拥着一位老者伫立寒风中。
“师父,您这一计着实厉害!”一名士兵望着老者,满脸震惊。
“那些乱臣贼子,早该诛灭。如今有了良机,岂能放过?难道还要留他们祸乱朝纲?”老者声音平静,却透着凛冽杀意。
“师父,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士兵追问。
“先静候时机。若有缝隙,便混入叛军之中。待大局动荡之时,你们便是颠覆大宋的关键力量。”老者目光深远。
“可大宋坐拥十五万精兵,我们不过数千人马,连一座城池都未必攻得下,谈何覆灭王朝?”一名士兵皱眉抱怨。
“正是如此,以这点兵力正面抗衡,无异于自取灭亡。”其余士兵纷纷附和。
老者嘴角微扬,淡然道:“谁说,只有我们这几千人?”
众人面面相觑:“师父此言何意?”
“密令早已下达。”老者低声道,“朕命你们暗中修书,向陛下表忠——只待他们信以为真,便是收网之时。”
“可我们……该如何写信才能取信于人?”一名士兵仍显迟疑。
“字,自然是自己写的。”老者瞥了他一眼,“此事不必多问,自行安排便是。我要歇息了,明日还得上朝。”
次日拂晓,天色尚暗,京城百姓犹在梦中,忽而宫门外响起急促刺耳的锣声,响彻长街,惊醒了整座城池。
清晨的鼓声骤然响起,惊扰了城中百姓的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