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今陕西省泾阳县),是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刘弘基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挥了重要作用,被封为夔国公,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刘弘基早年以父荫为右勋侍,后因逃避征讨高句丽的兵役,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狱。
出狱后,亡命江湖,以盗马自给,后投奔太原留守李渊。
后来李渊起兵时,刘弘基斩杀宋老生,击破卫文升,围攻长安,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
贞观年间,拜为卫尉卿,改封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并以辅国大将军致仕。
永徽元年(650年),刘弘基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曰襄,图形于凌烟阁。
刘弘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落拓不羁的少年到唐朝的开国功臣,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是后话,我们后文再讲。
长孙顺德是唐朝开国名将、外戚,李世民的堂叔。
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隋朝开府长孙恺之子、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堂叔。
他参与了唐朝的建立,并在玄武门之变中有重要贡献。
长孙顺德在隋末同样为了逃避高句丽战役,成为罪人,被朝廷通缉,投靠唐国公李渊。
此时,被李渊安排配合刘弘基招兵买马。
后来晋阳起兵后,长孙顺德担任统军,平定霍邑、攻破临汾,生擒名将屈突通,平定陕县,屡建战功。
唐朝建立后,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长孙顺德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使他成为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和盟友,两人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武德九年(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追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长孙顺德深得重用,但后因居官贪贿,坐罪免官。
后起任泽州刺史,折节为政,卒于任上,追赠荆州大都督、邳国公,谥号为襄。
长孙顺德也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并在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绘像于凌烟阁,列为功臣第十五。
王威听到李渊安排刘文静等人负责征兵的这个消息后,心中不免起了疑心。
另外,他对刘弘基和长孙顺德的身世背景了如指掌。
这二人都是因逃避高句丽战役而被杨广治罪的,却意外地得到了李渊的重用。
不仅让他们协助刘文静征兵,而且所招募的兵士全都分配到他们的帐下。
这一切更是加深了王威心中的疑虑,他不禁怀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自己所不知的阴谋。
为了一探究竟,王威决定去找行军司铠参军武士彟探寻虚实。
武士彟(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开国功臣,东都丞武华之子,武周皇帝武则天之父。
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商人到唐朝功臣的华丽转变,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奉命平定叛乱被任命为河东抚慰大使,路过武士彟的家乡时,他被武士彟的热情款待所打动,两人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此后,武士彟在李渊的军事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渊任命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负责军事装备。
武士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