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杀害了隋炀帝杨广之后,试图拥立蜀王杨秀为帝。
杨秀,作为隋文帝杨坚的第四子,与隋炀帝杨广同母。
自隋朝建立之初,杨秀便被封为越王,不久后改封为蜀王,并担任柱国、益州刺史、益州总管等重要职务,统辖二十四州军事。
杨秀以胆气豪壮、容貌雄伟着称,但他的奢侈浮华和对享乐的追求也为后世所诟病。
在镇守蜀地期间,杨秀的一些不当行为,如任用僚人(僚人在隋唐时期被视为岭南地区的夷族之一)做宦官、命人制作浑天仪,甚至传言他企图活剖死囚的胆来制药,这些举动引起了隋文帝杨坚对他的极大不满。
此外,杨秀对杨广篡夺太子之位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这也引起了隋文帝的忧虑,担心他可能会起兵造反。
而刚得了太子之位的杨广为了打击杨秀,巧妙地利用了杨秀的“爱好”
,伪造了杨秀诅咒隋文帝的木偶和檄文,使得隋文帝杨坚对杨秀的怀疑和厌恶进一步加深,最终导致杨秀被废为庶民并被软禁。
杨广继位后,并未放松对杨秀的监视,始终将他带在身边。
宇文化及弑君以后,妄图掌控局势,建立新的政权。
他考虑到蜀王杨秀身份尊贵,有一定的号召力,便想立杨秀为帝。
然而,他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当时的局势复杂多变,各方势力相互交织,每个人都清楚杨秀被囚禁已久,且他与隋炀帝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利益纠葛。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一致反对立杨秀为帝。
宇文化及为了斩草除根,彻底清除潜在的威胁,于是残忍地杀害了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结束了杨修充满波折的一生,终年四十六岁。
然而,这一血腥的屠戮并没有停止,他又把矛头指向了齐王杨暕和燕王杨倓。
齐王杨暕一直以来在皇帝心中就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他因为太多的不当行为,最终引起隋炀帝的猜疑,始终得不到隋炀帝的喜爱,就连此次叛乱,隋炀帝的生命受到威胁的第一时间,杨广先想到的是杨暕在幕后指挥的叛乱。
齐王杨暕是隋炀帝杨广的嫡次子(指正室妻子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其母是萧皇后,杨暕被杀时只有三十四岁。
杨暕在隋朝建立后被封为豫章王,仁寿年间拜任扬州总管。
隋炀帝即位后,进封齐王,历任雍豫二州牧、开府仪同三司。
杨暕曾被视为继承皇位的热门人选,但由于其行为不检点,最终未能如愿。
他被描述为骄纵自大,野心勃勃,为争夺太子之位不择手段。
他亲近小人,行为多有不法。
杨暕与其兄元德太子杨昭关系紧张,因为杨暕担心杨昭的儿子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因此暗中行使厌胜之术(指古代的一种巫术,通过诅咒或祈祷来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最终事情败露,导致隋炀帝大怒。
齐王杨暕因长期失宠于隋炀帝,父子两人关系紧张,宇文化及兵变时,杨广第一时间怀疑儿子杨暕是叛乱者。
隋炀帝当时惊慌失措,他下意识地对身边的萧后说:“难道不是阿孩吗?”
这里的“阿孩”
可能是皇帝对齐王杨暕的一种亲昵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