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看了降信后,非常生气,大骂道:?“宇文化及这个弑君的逆贼,还想要屈膝求生啊?”
安抚副使崔世干劝李神通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李神通说:“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敌人粮草耗尽,计谋已穷,胜利就在眼前,我应当攻下城池以展示国威,并将城中的财物分给将士们作为奖赏。
如果接受投降,这些财物还能作为军赏吗?”
崔世干又劝说道:“现在窦建德即将到来,如果宇文化及未被平定,我们内外受敌,必定会失败。
与其冒险攻城,不如接受投降,这样功劳来得更容易,何必贪图那些财物而不接受投降呢?”
李神通听后大怒,以崔世干是在扰乱军心为由,将其囚禁在军中,继续加紧攻打聊城。
不久,宇文士及从济北运来粮草,聊城内的宇文化及军队稍得恢复,于是继续组织抵抗。
聊城虽然被唐军李神通和窦建德的军队包围,但围城战并非完全密不透风。
古代围城战中,攻城方往往难以彻底切断城内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当守军仍有部分外围据点或盟友支持时。
宇文化及在聊城被围期间,仍控制着周边的一些小据点或交通要道,使得宇文士及能够通过隐秘的路线运送粮草。
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也是隋末重要的将领之一。
他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资源调配能力。
在聊城被围之前,宇文士及已经预见到粮草短缺的问题,并提前在济北等地储备了粮草。
济北(今山东茌平一带)距离聊城较近,位于聊城的东部三十公里处,且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快运输。
宇文士及可利用骑兵或轻装部队,通过夜间行动或隐秘路线,成功将粮草运入聊城。
李神通督军攻城,贝州刺史赵君德率唐军奋勇攻城。
赵君德原本是清河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贼帅,后率众归附瓦岗军,之后又随李密归附唐朝,被任命为贝州刺史。
隋唐时期的贝州,其治所主要在现今的河北省清河县一带。
具体来说,隋朝初年,贝州的治所在武城县,后改为清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清河属贝州。
天宝元年(742年),贝州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贝州。
到了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因王则起义,宋廷改贝州为恩州,此后贝州之名不再使用。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靠京杭大运河,与山东省的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邻威县,北与故城县、南宫市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
因此,隋唐时期的贝州大致对应今天的河北省清河县及其周边地区。
今清河县隶属于邢台市,是邢台市的副中心城市。
该县以达的羊绒产业闻名,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
,并且是张姓的源地和武松的故乡,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清河之名始于汉代,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
这里拥有唐代古刹隆兴寺,被誉为“北方第一禅林”
。
这里也是华夏张氏祖庭张姓的源地,展示了张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清河是全球张氏宗亲寻根祭祖的核心地,每年举办“中华张氏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