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元君宝极力撺掇独孤怀恩“另立门户”
是有原因的。
唐朝初年,元氏虽列代北豪族,但始终未入关陇核心。
撺掇独孤氏称帝,若事成,其可获从龙功,从而打破&0t;元氏不掌相印&0t;的百年困局。
况且,他还有私仇公报的心理,元君宝之弟元宝藏任荥阳通守时,遭李密部将程咬金屠城,家族牺牲很大。
其投唐后李渊仅授其五品郎将,他认为李渊对元氏家族重视不足,深以为恨。
巧的是,元君宝当时通过河东斥候系统掌握到关键情报,得知李世民主力被宋金刚牵制在柏壁,长安守军不足三万,其分析若联合吕崇茂东西夹击唐军,其支持独孤怀恩叛乱胜算极大。
而且,元氏祖籍洛阳,对李唐&0t;关中本位&0t;政策深恶痛绝,其内心实为&0t;愿复汉魏衣冠&0t;。
元君宝作为代北军事贵族的代表,其&0t;宁拥关陇旧主,不事山东新朝&0t;的心态,恰是玄武门之变前权力暗流的预演。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曾经讲到,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当尉迟敬德铁骑冲破唐军前锋军营时,独孤怀恩与元君宝对视的瞬间竟露出笑意。
混战中,尉迟敬德亲率三百玄甲骑直扑唐军中军,狼牙棒扫过之处血雾弥漫,独孤怀恩的帅旗轰然折断。
当唐俭被两名胡兵反剪双臂时,他瞥见元君宝竟主动做出投降之态,这个诡异举动让他心头一颤。
&0t;李渊的工部尚书,不过如此。
&0t;尉迟敬德用朔尖挑起独孤怀恩的下巴说道,铁面下传来金属般的冷笑。
被俘的唐军将领被捆作一串押往介休城,途中元君宝忽然凑近唐俭耳语:&0t;独孤尚书(独孤怀恩曾任尚书之职)近来谋划重大的事情,如果能够早点决断,怎么会有今天的耻辱呢!
&0t;
话音未落,押解骑兵的皮鞭已抽在他背上。
唐俭望着雪地上蜿蜒的血迹,想起临行前李世民那句叮嘱:&0t;独孤氏门生故吏遍河东,叔珩(唐俭字)当察其异动。
&0t;
介休地牢里,湿冷的石壁渗着冰珠。
尉迟敬德提着马灯巡视时,元君宝突然高喊:&0t;将军可知独孤尚书乃两朝国戚?&0t;
这声喊叫让唐俭更加警觉,借着昏黄光线,他看见元君宝袖中滑出半枚隋朝虎符。
当夜,地牢深处传来尉迟敬德与独孤怀恩的密谈:&0t;若将军愿献柏壁粮道,某可修书请宋元帅&0t;唐俭将耳朵紧贴石壁,指甲在墙上刻下三道血痕。
之后,唐俭在敌牢中秘密联系外界,在写给秦王李世民的密信中言道:&0t;元贼每提及独孤氏,必以袖掩&039;承&039;字,臣疑其有&039;承天命&039;之念。
&0t;
正是这番观察,促使唐俭说服尉迟敬德释放刘世让,成就了后来的渡口惊变。
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初,柏壁战局突变。
秦王李世民亲率玄甲军奇袭尉迟敬德粮队,又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独孤怀恩趁机逃回唐营。
李渊又命他率军前去攻打蒲反。
独孤怀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