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大唐凌烟志 > 第224章 秦王青城宫前列阵攻心玄甲寒光刺破王世充心理防线

第224章 秦王青城宫前列阵攻心玄甲寒光刺破王世充心理防线(2 / 3)

充复言:&0t;相与息兵讲好,岂不美哉?&0t;

宇文士及厉声斥曰:&0t;天子有诏,唯取东都!

&0t;

此时唐军弩手已引满待,郑军阵中突有战马惊蹶,两军气氛骤然紧张。

然李世民审时度势,见郑军依托坚城列阵,强攻恐损精锐,遂传令退军。

此役虽未接战,实为洛阳围城战之关键转折。

《太宗实录》记载,李世民当夜召诸将商议道:&0t;贼粮将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

&0t;后果如其言,王世充困守百日,终降唐军。

此段对话不仅展现双方统帅风采,更印证《孙子兵法》&0t;不战而屈人之兵&0t;之要义,为唐代统一战争之经典案例。

宇文士及当时隔河以&0t;四海仰化,唯公阻声教&0t;怒斥王世充。

直指其割据本质,更借&0t;奉诏取东都&0t;直接强调了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当王世充提出议和时,唐军阵中弩手突然齐刷刷抬起劲弩,这个战术动作,实则是秦王李世民精心策划的心理攻势,八千张蓄势待的弩机,比任何言语都更能传达唐军决战到底的决心。

暮色降临时,李世民出乎意料地鸣金收兵。

这个决策看似违背&0t;一鼓作气&0t;的兵法常理,实则暗含更高明的战略考量。

据《太宗实录》记载,当晚军议时李世民断言&0t;贼粮已尽,困兽之斗徒增伤亡&0t;。

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当玄甲军后撤扬起的烟尘消散在暮色中,郑军阵线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动摇,次日黎明前哨探回报,谷水北岸连夜出现了数百逃兵。

这场未一矢的对峙,最终演变为压垮王世充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深秋的这场青城宫前隔河对峙,实为李世民精心设计的战略威慑行动。

当黄君汉奇袭回洛城得手的战报传来时,李世民敏锐抓住战机,亲率玄甲军直插洛阳西北门户。

这支仅八百人的重装骑兵,人马皆披玄色铁甲,行军时&0t;蹄声如雷,甲光破云&0t;,与其说是作战部队,不如说是移动的威慑符号。

他们列阵的位置极讲究,背靠邙山余脉俯瞰洛阳全城,前锋距郑军大营仅三里之遥,既在床弩射程之外,又能让城头守军清晰看见玄甲军旌旗。

同时,这种压迫性布阵也蕴含三重深意,其一,回洛城陷落唐军之手,已切断洛阳与河阳仓的粮道,玄甲军的突然现身进一步动摇了郑军士气;其二,李世民刻意选择王世充称帝后新建的青城宫作为威慑目标,暗含否定其政权合法性的政治隐喻;其三,史载当日唐军&0t;晨炊万灶,暮火连营&0t;,通过虚张声势营造大军压境之势。

这种心理战术效果显着,《旧唐书》记载当晚洛阳城中&0t;讹言唐军已破外郭&0t;,引守军自相惊扰,仅一夜就有数百士卒缒城逃亡。

李世民以玄甲军为刃,精准刺破了王世充集团的心理防线,为后续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战奠定了基调。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

最新小说: 我成了光之巨人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打工三十年,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全球病变:活尸狂潮! 怪谈摄影师 龙族: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雄兵连之武安君 活人禁忌2 末世: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斗罗V:开局进化蓝银皇,我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