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宿将,在隋末乱世中本欲归隐故里谯郡,却被王世充以&0t;保全宗族&0t;为名裹挟入郑。
此刻他身后两万精甲寒光映月,其中三千江淮子弟正是当年江都骁果旧部,这支曾见证隋帝国最后余晖的铁军,如今却成了瓦解东都防线的致命利刃。
张镇周(约580-640年),舒州同安郡(今安徽潜山)人,隋大业年间以战功显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610年与陈棱率东阳兵万余人远征流求国(今台湾及附属岛屿),在航海途中现并命名高华屿(即钓鱼岛),成为我国最早经略东海岛屿的军事将领。
大业617年李德通叛乱时,时任左屯卫将军的张镇周迅平定庐江之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降唐前,张镇周已身陷王世充集团核心圈层,当田瓒以新附之身获封南阳郡公时,正在偃师督造城防的张镇周面对幕僚时感叹:&0t;郑主以术驭人,唐主以诚待士。
&0t;彼时王世充为防将领反叛,强令诸将家眷徙居洛阳皇城,《资治通鉴·唐纪三》记载王世充&0t;悉召诸将家属入宫为质&0t;,《旧唐书·王世充传》提到其&0t;多疑好杀,将士小过辄加刑戮&0t;,此外,隋唐之际《史记》等书籍因记载楚汉相争历史,常被乱世枭雄视为敏感读物。
王世充禁书政策&0t;民间有蓄周孔之书者,皆投诸水火&0t;。
时郑颋因私藏《汉书》遭疑谋反受刑。
当唐军细作将李渊亲笔手书&0t;江淮子弟当归江淮&0t;的帛书送入张镇周军帐,这位老将抚摸着当年征辽时留下的箭伤,终于决意倒戈。
作为隋朝旧臣,张镇周深谙李渊集团&0t;宽待降将&0t;政策,对比王世充的猜忌统治,选择归附更具政治前景的唐朝。
张镇周献降不仅带来两万生力军,更将虎牢关以西十二座烽燧布防图尽数呈唐。
李世民当即调整战略,命秦叔宝率玄甲军连夜奔袭汜水渡口,尉迟敬德领陌刀队抢占轩辕山制高点。
原本互为犄角的虎牢、洛口双城防御体系,因西线突然崩塌,致使王世充不得不收缩防线八十里。
更致命的是,张镇周旧部在洛阳城内散布&0t;唐军不杀降&0t;的消息,半月内郑军逃亡者逾万人,连王世充的侄儿王道询都密遣使者联络唐营。
这场震动中原的归降,实为唐廷攻心战略的典范之作。
从武德二年重赏田瓒瓦解郑军心理防线,到以江淮情结触动张镇周故土之思,李渊父子精准把握了乱世武人的生存焦虑。
而张镇周的人生轨迹,从隋将到郑臣再为唐臣,恰似一面铜镜,映照出隋末群雄间人心向背的微妙流转。
当这位三朝老将最终病逝贞观年间时,太宗特赐谥号&0t;襄武&0t;,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