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更是重若千钧,砸在每一位劝进者的心头。
再看现场众人脸上的热切和激动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羞愧和敬畏。
他们猛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位领,其内心的支柱并非开疆拓土的野心,而是深植于血脉中对忠义家风的无比自豪与守护。
冯盎看着他们垂下的头颅,语气稍缓,但依然坚定无比,道:“自即日起,休得再提称王之事!
吾志只在保境安民,使我岭南百姓免遭战火荼毒,不负朝廷(虽朝廷已更迭,但其维护统一的精神内核仍在)之托,不负祖母在天之灵!
尔等当戮力同心,助我安定地方,抚育黎庶,方为正道!”
这番义正词严的拒绝,如同在熊熊燃烧的野心之火上浇了一盆冰水,彻底熄灭了部下们称王的念头。
他们终于明白,冯盎的“总管”
之位,并非通往王座的阶梯,而是他践行家族忠诚与守护责任的凭依。
自此,再无人敢提割据自立,冯盎以其坚定的信念,将岭南牢牢锚定在维护稳定、等待天时的大局之上。
当日,面对部属劝其效仿南越王赵佗割据称王的提议,冯盎以“恐辱先人”
(担心辱没祖先忠义之名)为由断然拒绝割据称王,始终坚持保境安民,致力于维护岭南的稳定。
冯盎终以实力和威望以及个人魅力赢得了所有部族和势力的敬畏,其“总管”
的身份不再是自封的空衔,而是获得了广泛认可的实际统治权。
自此,冯盎在岭南的独立地位完全确立,他不再是任何人的附庸,而是雄踞一方的实际统治者,也为后续他再次审时度势归顺唐朝埋下了伏笔。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
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
明日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