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非常了解江东的实际情况,江东虽然有着一些看似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他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地说:“陛下,江东之地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江东地势低洼潮湿,这样的地理环境容易滋生疾病,不利于百姓的身体素质提升。而且土地险峻狭窄,可耕种的土地相对有限,难以承受过重的人口压力。一旦陛下定都江东,内部要提供满足皇帝、皇室以及众多官僚需求的各种物资和服务,外部还要供应三军将士的给养。如此沉重的负担,百姓必然不堪忍受,长此以往,即使朝廷有意治理,恐怕也会因为百姓的不满而导致混乱局面的产生。”
李桐客的话直击问题关键,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但一些心怀私利的御史们听到他这么说,觉得他是在公开诋毁皇帝的计划,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当时,皇帝一心想要定都江东,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李桐客却提出了这样的反对意见,这在御史们看来是不利于朝廷团结稳定的行为。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开始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
皇帝听到御史们的弹劾后,心中虽然在一瞬间觉得李桐客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出于自己的私心,也只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做出打压的姿态。而那些公卿大臣们,他们善于观察皇帝的脸色,看到皇帝对李桐客的态度后,纷纷迎合皇帝的想法。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候支持皇帝定都江东,必定会得到皇帝的青睐和赏赐。
于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陛下,您可不要听李桐客的一面之词。江东的百姓多年来一直盼望着陛下的驾临。陛下渡过长江,前往江东,这是如同大禹治水一般伟大的举动。陛下前往江东,是去抚恤百姓、治理国家,这是顺应民心的大事啊。”
皇帝听了公卿们的这番话,心中十分满意。他觉得公卿们的话不仅在政治上是正确的,而且还能提升他的形象。于是,他不再考虑李桐客的意见,果断地命令营造丹阳宫,准备将都城迁往江东。
一场关乎王朝命运的决策就这样在一片逢迎声中逐渐确定下来,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决策并不能挽救隋王朝走向覆灭的命运,只是为了躲一时是一时罢了。
至于隋朝和杨广的命运将会如何,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