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治通鉴》中有明确记载:\"秦王欲先绝其(王世充)东南之路,使不得通襄、邓之援\",即通过夺取轘辕关彻底切断洛阳与东南方襄阳、邓州等地的联系,既阻绝江淮粮草经陆路输入洛阳,又防备萧铣势力自荆襄北上的潜在威胁。
此时李世民已完成对洛阳城的北、西、南三面包围,唯东南方向因轘辕关未下留有缺口,攻克此关后,唐军得以与史万宝部控制的显仁宫(洛阳西南)形成战略呼应,将包围圈延伸至东南方向。
王君廓是并州石艾(今山西平定县)人,生于隋开皇末年,少时孤贫,以贩马为业,常\"以驵侩自给\",因身形魁梧且善骑射,逐渐聚众为盗。隋大业九年(613年),天下大乱之际,他率部转战河东、河北,曾假扮隋朝使者招降贼帅韦宝、邓豹等部,尽收其众,部曲扩至二千余人。后投靠瓦岗军李密,未得重用,遂于武德元年(618年)李密败亡后,携部众北渡黄河归附唐朝。
高祖李渊亲授王君廓上柱国、假河内太守、常山郡公,令其镇守幽州(今北京)。次年(619年)四月,王君廓在幽州大破窦建德部将王琮,俘斩二千余人,稳固了唐朝东北边境。《新唐书》称其\"勇而多算,善揣形势\",在武德二年(619年)十月,他率轻骑千里奔袭,与李世民会师介休,参与歼灭宋金刚、刘武周残余势力的关键战役,因功迁右武卫将军。
至武德三年(620年)初洛阳战役启动时,王君廓已成为李世民麾下重要机动兵团统帅,先是在慈涧之战中率五百骑突破郑军防线,又在同年七月攻克轘辕关西侧的要塞水寨,切断了洛阳与东南方向的陆路联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特别记载其\"性凶悍,然每战必身先士卒\",这种兼具狡诈与勇猛的特质,使其成为李世民实施奇袭战术的首选将领,最终在九月轘辕关之战中达到军事生涯的重要节点。
轘辕关战役中,王君廓作为隋末唐初着名的\"马上枭将\",其率轻骑昼夜疾驰,利用郑军守将杨注因连日暴雨放松警戒之机,攀缘峭壁实施奇袭,其\"率众衔枚夜进,四面攻之,诘朝而拔\",一日内夺取关城。此役不仅使洛阳彻底沦为孤城,更迫使王世充将最后机动兵力收缩回防,为后续虎牢关战役中集中歼灭窦建德援军创造了必要条件。
司马光特别指出:\"轘辕既下,则洛阳如在釜中矣\",此关的易手标志着唐军完成对中原核心区的战略切割,展现出李世民\"先断羽翼,后捣腹心\"的军事智慧。
当王世充得知轘辕关陷落的消息后,急遣亲信将领魏隐率精兵万人反攻。
秋夜,洛阳紫微宫含凉殿内烛火摇曳,王世充将急报重重掷于案上,鎏金烛台震得哐当作响,几近狂怒般嚷道:\"轘辕关一夕易手,唐虏马蹄声怕是要震碎洛水了!\"
阶下魏隐单膝跪地,甲胄上的铜钉在火光中泛着寒光,他抬眼时瞥见御座后屏风上的《东都舆地图》,轘辕关处的朱砂标记已被新墨涂抹。
王世充猛然起身,腰间玉带撞翻砚台,墨汁浸染了奏章上\"粮道断绝\"四字,厉声道:\"魏卿当年带宫卫杀出江都的胆气何在?此番若不能夺回轘辕,朕便亲提玄甲军填了那十二曲险道!\"
魏隐额角青筋微跳,手指抚过战袍下暗藏的旧伤,那是三年前宇文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