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九月二十日,长安城秋高气爽,但太极殿内的气氛却异常凝重。就在昨日,兖州徐圆朗僭号称王的急报刚刚传来,李渊与群臣正在商议征讨方略,忽闻殿外又有使者求见。
"报——!歙州使者到!吴王汪华遣使奉表,愿率五州之地归顺朝廷!"
这一声通报,让原本沉闷的朝堂顿时活跃起来。李渊从御座上直起身子,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可是那个据守歙州十余年的汪华?"
"正是。"房玄龄出列奏道,"汪华虽自称吴王,但十余年来保境安民,不与四方争锋。今既来归,实乃陛下圣德感召。"
杜如晦补充道:"此正当其时。徐圆朗叛逆于东,汪华归顺于南,一正一反,足见天命所归。"
李渊大喜,立即宣歙州使者入殿。与此同时,他命人展开东南地图,仔细端详起来。
歙州(今安徽黄山一带)地处新安江上游,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汪华在此经营十余年,将黟、歙等五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乱世中的一片桃源。如今他审时度势,见唐朝统一大势已定,毅然决定纳土归顺。
"臣奉吴王...不,汪总管之命,特来奉上舆图户籍,五州二十八县,十万户百姓,悉数归唐!"使者跪拜在地,声音激动。
李渊亲自下阶扶起使者,温言抚慰:"汪卿保境安民,功在社稷。今又深明大义,朕心甚慰。"
次日朝会,经过激烈讨论,李渊最终下旨:"授汪华为歙州总管,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其旧部官吏,各依原职留任。"
九月廿五,武德殿举行了盛大的授职仪式。汪华的使者恭敬地接过诏书和印信,代表主公向唐朝效忠。殿中百官纷纷道贺,称颂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正在与刘黑闼作战的唐军士气大振,而徐圆朗叛军则军心动摇。更重要的是,歙州归顺为唐朝打开了经略江南的门户,对日后平定萧铣等割据势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欢庆之余,李渊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私下对李世民说:"汪华归顺固然可喜,然东南未平,任重道远。接下来,该是彻底解决刘黑闼的时候了。"
此刻的歙州城内,汪华正在整理唐朝送来的官服印信。他望着新安江的潺潺流水,心中百感交集。乱世十余年,终于为这片土地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请润色上面内容,参照《长安的荔枝》写作风格修改,扩写至2000字左右
好的,用户要求将一段历史文本润色并扩写到2000字左右,参照《长安的荔枝》的风格。需要先理解这个要求的关键点。《长安的荔枝》的特点是细节丰富、场景生动、带有微观史学的叙事风格,注重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而用户提供的原文是武德四年汪华归顺唐朝的历史事件,现有内容比较简略,需要扩充细节。可以设计从几个方面入手:开篇需要营造更浓厚的时代氛围,增加长安城的具体细节描写;对太极殿的朝会场景进行扩充,加入更多人物互动和对话;详细描写李渊的心理活动和政治考量;虚构但合理地扩充汪华在歙州的背景故事;最后可以加入一些历史意义的深化思考。需要注意保持历史真实性,所有关键事件和人物不能篡改,但在细节描写和人物心理上可以合理发挥。可以着重描写环境氛围、人物神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