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了一处驻地。
李善急匆匆赶到金陵后,立刻去商务衙门告状喊冤。
面对一位商人的告状喊冤,商务衙门的人了解到前因后果后,也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毕竟这件事还真有点复杂。
而李善也不是毫无根基的人,他在扬州是没什么名望,但在苏州可是人买不少,加上扬州也有几个商人好友来给他助阵,面对这么多商人,商务衙门只能是先安抚下他们,然后派人禀报京师。
这件事,还是让崔成秀拿主意吧。
商务衙门的侍郎崔成秀知道这件事后,也是不好拿主意。
一方面,是张好古说的要推行新政新法,鼓励妇女工作,尊重妇女,重视商贸发展,重视商人;
另一方面,那卖身契是人家父母签的,父母之命大于天啊,而且说吴仁醒打压商人,你也要有确凿的证据啊。
更何况如今一群商人联合起来状告一府知府,朝廷四品大员,这件事影响太大了,又发生在江南新政推行,大明祖制改革,开海禁和解放妇女这个新旧交加的关口上,他崔成秀还真拿不定主意。
因此,崔成秀决定请教下张好古。
多问总是没错的,起码问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崔成秀怕的就是自己没过问,私自处理后惹出问题来,这件事,必须得张好古拿意见才是。
崔成秀来到内阁时,正巧碰到黄宗羲抱着一堆折子:“太冲啊,元辅可在里面?”
黄宗羲说道:“崔侍郎,元辅正在里面呢。”
崔成秀进去一看,就看到张好古正在批阅奏折。
“元辅。”
听到声音,张好古抬头一看:“呈秀啊,什么事拿捏不定了?”
见崔成秀这样子,张好古就知道这是有事了。
崔成秀将南边的折子递上来:“这是金陵送来的折子,卑职拿捏不定,还需首辅过目。”
张好古打开折子一看,这上面将扬州所发生的事情简单描述了下,并讲述了已经有不少商人来喊冤。
看到不少商人喊冤状告扬州知府后,张好古终于知道了是什么让崔成秀拿捏不定:“商告官,还是这么多商人一起状告扬州知府。”
“这扬州知府,是什么情况啊?”
黄宗羲立刻找来扬州知府的档桉:“扬州知府吴仁醒,湖南衡州府常宁县人,万历四十年中举,入翰林院为学士”
张好古轻敲着桌子:“东林旧党啊,汪文言怎么评价他啊?”
黄宗羲说道:“汪总督曾言,吴知府可用。”
张好古微微颌首:“这商人告官,如今倒是难见。”
“眼下仅仅凭借这一封折子,本阁也无法判断事情来龙去脉。”
“太冲啊。”
黄宗羲上前一步:“学生在。”
张好古将折子放在一旁,拿起茶盏抿了口茶:“本阁记得,朝廷最新的政令,早就下发各地了吧?”
黄宗羲说道:“是这样的,江南已经开始实行最新政令,这桉子里的李善,就是知晓朝廷最新政令后,才招募的女工。”
张好古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太冲你和宁人去扬州府走一走,查一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阁的令牌你拿着,遇到事情可找江南总督汪文言处理。”
“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