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长命百岁,也不求他们给朕练什么九转金丹,只要他们沿着眼下的路子继续钻研下去,多造一些对大明有益的东西出来,朕的银子就没白花。”
说着,朱由校看向这些掌握着大明核心权利的相公们和京师各部的臣子们:“朕把大家伙叫来,是大家的确辛苦,自天启二年开始,朕推行新政,这麻烦事也就越来越多。
到了天启五年,新政全面推行,朝廷各项政策下去,每年又有战事,大家伙都忙的很啊。”
“眼下南洋的事定了,接下来徐徐发展即可,而这大明朝也拖了各位的福,如今越来越好,离不开诸位的兢兢业业。
有诸位尽心尽力的替朕操心,朕是越来越舒服了,大明的日子红红火火,朕也不能累着诸位,请大家来散散心,游游湖。”
张瑞图躬身说道:“还是陛下圣君临朝,知人善任,才有我等为朝廷效力,有如今的大明。”
朱由校笑着点了点张瑞图:“次辅这话,朕听着开心。
什么圣君临朝之类的,朕不敢当,但这知人善任嘛,朕自认眼光还不差。
嗯,朕这十年时间,看差过人,也轻信过人,但说看的最准的,就是首辅了。”
张好古听了微微躬身。
朱由校笑着,转身负手看向远处的岛屿亭台:“都说当明君难,要兢兢业业,要任人唯贤,想要开创一份基业难,但想要守住基业更难。
如今民间都说朕比肩成祖爷,是堪比唐宗宋祖的明君。”
“朕听了,欢喜是有,骄心也有,可难免的,也有些心虚。
唐太宗十六岁上马杀敌,十八岁灭隋,二十七岁登基开创贞观之治,一生征战无算,灭国无算,上马治军下马治国,治理的贞观朝声威赫赫,万国来朝。”
“再说成祖爷,马上皇帝,五征漠北,七下西洋,一辈子征战沙场,与唐太宗一般亲临阵失,打的四方咸服,四海归一。”
“论征战沙场也好,治理国家也罢,朕都不如他们,可朕的天启朝,如今也是平定四方,也是万国来朝,也是盛世天下。
想来朕这些年,不过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罢了。”
“多亏了诸公鞠躬尽瘁,朕能过的清闲些,舒服些,尤其是多亏了师父,把朝政理得通畅。”
听到这,内阁这些阁老们有些狐疑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黄立极、乔允升、钱谦益三人互视几眼,又看看一本正经的卢象升,再看看张瑞图,搞不懂皇帝到底要说什么,而朝中百官就更是狐疑了,一些人倒是擦了擦虚汗,随即板正脸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朱由校笑道:“自天启二年,朕提拔师父以来,朕这耳边,流言蜚语就没少过。
到了天启五年朕让师父做了这首辅,那明里暗里的流言就更多了。
各种言论,各种明枪暗箭,可能是嫉妒师父年纪轻轻就入了阁又做了首辅,大明朝没这个道理;也可能是觉得师父坏了他们的事,继而心生嫉恨”
“朕本来以为啊,这随着新政越来越好,大明的盛世越来越好,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这样的流言蜚语总该少些了吧?可没成想啊,是越来越多。
百姓认的,有些人不认,他们啊只认自己想的。”
“呵。”
轻笑一声,朱由校看向张好古:“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