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辽东女真,就必须要解决辽东那些听诏不听宣的军镇。”
卢象升一听到辽东军镇,整个人也是皱起了眉:“哼!
那些军镇,一个个拥兵自重,在那当土皇帝,可是威风得很!
从一开始每年两百三十万两银子,一百三十万石粮食到现在每年近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和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仗没打几场,东西可是吞了不少!”
提起辽东那些军镇,在座的诸人都是忍不住眉头一皱。
辽东那些军镇,在嘉靖朝时,就有些不对劲,万历朝时已经是有听诏不听宣的意思,甚至辽东女真能成祸患少不了军镇故意放纵以养寇自重。
因此别看那些军镇的大老老老实实在京师待着,但子孙都在军镇,就是调不动,已经是尾大不掉了。
因为辽东女真为患,朝廷还得用着这些军镇,一直是好生安抚着,但对这些军镇的行径朝廷也不是一无所知,因此钱粮给归给,但不是辽东要多少就给多少。
毕竟辽东那些军镇说能打吧,在除新军之外的明军正规军编制里的确是能打的。
辽东蓟州军镇,甘陕军镇,这都是明军中最能打的,至于卫所早就废了,京师三大营更是缺粮少饷军械老旧,朝廷也知道这点,不然也不可能一直容忍辽东军镇做大。
可天启朝不一样啊,张好古开办大同书院,编练新军,自己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新军已经取缔了卫所和明军旧有编制,如今三大营的称呼都已经有段时日没听人提到了。
而五军都督府更是自正统之后就已经废了,武将任职、兵马调动,军队操练全都和五军都督府毫无关系,由内阁全权决断,也就是由张好古做主,卢象升为辅来调动兵马。
全国精锐辖于内阁之手,几十万精锐枕戈待旦,新党看旧党多不顺眼,辽东军镇那些人也知道,而且朝廷上下,皇帝和内阁谁看他们都是越看越不顺眼,无时无刻不想找个机会把他们给换了;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也清楚自己多么不靠谱不着调。
纵容女真做大挟寇自重是一,听诏不听宣无视朝廷政令是其二,加上历年问朝廷要钱要粮就是坐地不动弹,朝廷对辽东军镇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不然朱由校也不会三番五次提到要学成祖亲自讨伐鞑虏。
为的还不是御驾亲征顺手把辽东的军阵给平了?
这辽东军镇已经不是朝廷的助力而是掣肘,是日日夜夜选在京师顺天府头顶上的一把尖刀,蓟辽军镇按数目是有着二十一万,其中蓟镇十二万,辽镇九万。
但这是兵部给的数据,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是吃空饷的,有多少实员,以及这段时间蓟辽军镇为了自保到底又招募了多少人,谁算得清呢?
反正朝廷每年就是按照蓟辽军镇在兵部的数据发放粮饷,多一分银子,多一斗粮食都不可能。
而朝廷对蓟辽军镇最深恶痛绝的,还是蓟辽军镇竟然以“军士多在边疆为圣上效力,非金银无以明赏”
为理由公然不要宝钞!
蓟辽军镇不要朝廷的宝钞,还不接受朝廷给蓟辽军镇的军士开通大明银行的账户,只要银子!
也不知道是怕朝廷查清他们的兵丁数量还是怕朝廷借此直接给蓟辽军镇的军士发放军饷他们不好继续掌控这些兵马,但不管怎么说,蓟辽军镇的做法已经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