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都明白,景帝那就是走个流程。
年轻的景帝机械木然地看着的奏折,机械木然地批着名字。但看到一份奏折时,却是罕见地停了一停。
小皇帝还记得这个青阳节度使,他明明人在西北,却不远万里跑到西部偏南的纪国去打仗,还想要从纪国疆域中划一块封赏。这在小皇帝看来,不只是越,简直是荒谬。
相隔数十万里,拿什么调兵,粮从哪来,后续兵员从何而来?
在自觉熟读兵书、只比历代名将相差一线的小皇帝眼中,这道奏折简直处处破绽,简直不值一驳,分明是拿自己、拿满朝大员当傻子。
像卫渊这种人,虽然领着大汤封赏,但都会在九国中另有一份官职。比如卫渊就同时还是西晋的定西节度使。一般说来,九国封的官才有实际意义。
所以大汤过去对于类似的滥求封赏的奏折,一般都是冷处理,就是放置一边,不批复也不拒绝。但这一次不同,摄政王居然同意了!
小皇帝心中一凛,眼神深沉,暗中开始揣测卫渊与摄政王的关系。
此时旁边内官咳嗽了一声,小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在这道奏折上停留的时间过长了。于是他提笔批下一个准字,盖上自己的印鉴,交与旁边的内官。
弘景二年六月,卫渊收到景帝诏书,正式就封湘汉镇守使。
接到圣旨时,卫渊也很是意外。他的奏折中其实隐含威胁意味,这是效仿古人之作,相信朝中大员懂的都懂。卫渊知道朝廷多半会批,但没想到会批得这么快。这个时间差,就很耐人寻味了。
卫渊稍加思索,就窥见了儿分汤室与纪国乱局之间的关系。
不过如此快速批复,自是让卫渊道心通透,于是又去抓了个心魔。
而此时,距离湘水郡郡守失踪刚满一月。
这一消息落在有心人眼中,都是心生凛惧。数月以来,纪国许多官员已然发现,凡是与这位卫大人作对之人,多半会死得花里胡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