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她的形体已不在地面。她存在于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在每一双因共感而湿润的眼睛中,在每一个愿意为陌生人弯腰拾起掉落物品的瞬间。
但她并未彻底消融。
在心树最深处,一片特殊的叶子静静生长。叶脉呈螺旋状,中央浮现出一行小字:
>**她是第一个真正理解“信物”意义的人。**
而这枚叶子,每隔七日便会飘落一次,随风而去。它不会腐烂,也不会停止飞行,直到落入某个正准备放弃希望的人手中。
有人捡到它时,正打算结束生命,却在看到叶上文字后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拨通了心理援助热线。
有人在战火纷飞的难民营拾起它,用炭笔描摹其纹路,画成一幅和平图腾,贴在帐篷门口。不久之后,敌对阵营的一名士兵看到此图,放下武器,走了过来。
更多时候,它只是静静地躺在某人枕边,像一封无人寄出的信,却写着全世界最温柔的回答:
>“你很重要。”
>“你不孤单。”
>“我为你停步。”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共梦时代史”,老师会指着全息投影中的影像问道:“谁能告诉我,阿梨是谁?”
孩子们争先举手。
“她是共梦议会第一任议长!”
“她是心树的守护者!”
“她是把布偶熊变成钥匙的人!”
老师微笑着摇头:“你们说得都对。但还有一个答案,更接近本质。”
他点击按钮,投影切换成一段模糊的老录像:暴雨中的归光镇,一个小女孩蹲在泥泞里,把仅有的一块干粮递给流浪狗。镜头晃动,看不清她的脸,只能听见一句轻语:
“你也饿了吧?”
“阿梨,”老师轻声道,“是一个始终记得‘心疼’是什么感觉的人。”
教室陷入安静。
片刻后,一个瘦弱的男孩举起手:“老师,如果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该怎么做?”
老师望向窗外。天空湛蓝,云卷如诗。远处的心树依旧繁茂,每年春天都会落下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