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先锋军送来的荆州各地管理归附投诚的书信。
两人匆匆见了一面,马上就被扣下了,曹操在苦思冥想之后,下了一封命令给徐臻,让他以军师身份入正营,贾诩和许褚、张辽两将回冀州去主持换防事宜。
留下诸葛亮、赵云、黄忠、典韦等文武在身边辅佐徐臻,等南方大战安定,他们再离去。
同样高顺的刀盾骑也留在了南方。
这样徐臻就等同于领一万兵马在主战场,可囤积于徐臻的封地舒城附近,随时可自合肥的陆道南下,进攻江东。
于是,徐臻其余兵马开把,他则是嘱托了贾诩许多大事小情,换防幽州之后先以并州军政为重,趁天子诏书还没下,早一步到冀州,下令带走存粮大半,分批次运送到并州囤积。
这些年冀州买卖换粮,行走南北,已经十分富庶,各地建起来的四个大粮仓内,足有数百万石粮食囤积仓中。
贾诩登时听到也是一愣,无奈的问道:“这么干,会不会被骂……这事儿可不兴做啊车骑,官吏调任期间,偷运百万石粮草,这要多少功绩才能补回来?”
“南征功绩多,放心干,最后功过相抵。”
贾诩:“……”
除了一句羡慕,真的说不出别的话来。
您要是以后都打算这么干的话,这路走得可就越发的离谱了。
好一句南方功绩多,立功是用来干这些事的,不愧是您,车骑。
……
晚上,贾诩离去。
徐臻随军去荆州襄阳,曹操特意将他叫到了所乘马车上来,刻意问计。
“这次蔡瑁投降,不会再有诈了吧?”
曹操面色凝重的问道。
徐臻笑了笑,当即点头,“真不会,蔡瑁本身求安宁,和荆州境内士族一样,只求得以安身以延续香火,让家族之中荣华得以传承,要的是爵位。”
“嗯,但荆州岂不是一直在刘氏的手中?”
曹操眯起眼,颇为狐疑的问道。
徐臻脸色略微有些迷茫,好奇的道:“何出此言?”
“子孝,在答应蔡瑁投降的时候,曾经承诺过要让他们世袭罔替。”
“光是这一点,刘氏就不会轻易的交出手中兵权,日后荆州壮大,随时还可以反,刘琮现在年纪还小,也就罢了,若是长大了是个文治武功都不错的贤主,日后人丁更迭,各主变换,谁能知晓未来之事呢?那荆州岂非始终是个隐患……”
曹操这话足以说明,他正因此陷入深深地担忧之中。
“也不算麻烦,子孝兄长的承诺,关主公什么事?等兵马进了襄阳城,再将他们换去青州变是。”
曹操眼睛忽然一亮。
也有道理。
子孝答应的,我可没答应。
就算我答应了,天子也可以不答应,以思念宗亲为由,先将刘琮等人送到许都,然后任至青州便是。
其余士族可以不动,主要是刘氏不能在荆州,日后驻守此地的,一定要是曹氏大将。
方可来掌权。
外姓之人掌大权者,有徐伯文一人就够了,多了绝对难以压制。
徐臻之所以地位稳固,是因为他真的太懂事,知道适时的让出冀州。
别看那天曹操听了生气,可是过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