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侯想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桓公六年,齐攻鲁,曹刿为鲁将,三战三败,鲁庄公惧,乃献汶阳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刿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刿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怒斥:君可知诸侯之怒乎?
刿曰:未曾听闻。
桓公曰:诸侯一怒,两国交兵,伏尸十万,血河漂橹,死者枕籍。
刿曰:君可尝文匹夫之怒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桓公惧,乃从之。
曹刿弃剑,回群臣之位。
桓公怒,欲背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
曹刿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淮宫春秋·刺客列传》
ps:作者君把曹刿和曹沫合而为一了,历史上也在争论他们是一个人还是两个,这里就算一个吧。
不过曹刿还是曹沫都是猛人,之后战国不管是《唐雎不辱使命》还是蔺相如逼迫秦王鼓瑟、以及完璧归赵,基本上都是匹夫之怒逼迫君王。
可惜自从春秋战国结束后,这种匹夫之怒就消失在了历史舞台,毕竟每一个上位者都不希望被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