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庆功大典的结束,百户们牵着羊马回了乡下,而冯森也卖出了一部分牛羊和驽马换取了不少粮食,能够度过一个不愁吃喝的冬天。
&60;br&62; 有了大量外界资金注入和战利品的输入,整个汉堡仿佛按下了加速键,开始了飞快的建设活动。
&60;br&62; 属于农奴们的泥屋在西边的一块地区上拔地而起,但他们可不是乱建的啊,他们是有备而来,一栋房子多大在什么位置都是规定好了的,一切按照军营来处置。
&60;br&62; 绝大多数的撒克逊农奴们都穿上了垫了羊毛的冬衣,虽然还是有点冷,却不至于再受风寒,这样他们便能帮着那几个皮匠鞣制皮革,这活儿可比开田要轻松多了。
&60;br&62;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冯森的人手变得越来越短缺,经常都是身兼数职,冯森更是上午巡视工坊,接见酋长,下午出门去各个部落探访。
&60;br&62; 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冯森也不得不开始设立常驻机构来管辖。
&60;br&62; 他将目前的汉堡设置为四个坊,一个是由酋长和士兵居住的忠勇坊,一个是农奴居住的安良坊,还有一个专门由工匠和工坊组成的兴业坊,以及河对岸法兰克人居住的乐平坊。
&60;br&62; 每个坊设里正一名管理民政,宣读命令,配三名弓手负责坊内治安,当然,忠勇坊除外。
&60;br&62; 乐平坊的里正由倔强的老汉斯担任,这下他终于对裁决服气了——那就是他自己做的裁决。
&60;br&62; 奥利安由于其机灵的表现,被王司马收为了徒弟,或者说共轭师徒,白天奥利安跟着王司马学数算、管理和汉语,晚上王司马则跟着奥利安学习法兰克语。
&60;br&62; 这个冬天,冯森也没有让靖难军的士兵们闲下来,而是决定紧抓将士们的文化水平,所有的队正和大小校官,全部来给我学法兰克语和兵法战例。
&60;br&62; 这群丘八能当上军官,其实有时候根本就是靠着勇武升上来的,也许他能带五十个人冲锋陷阵,但却无法带五百个人长途跋涉行军打仗。
&60;br&62; 如果不在这种当打之年把理论空缺给补上,他们的上升空间就太小了,换句话说,顶了天了就是个勇将,永远成不了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
&60;br&62; 成人教育搞了,冯森干脆把儿童教育一块搞了。
&60;br&62; 那些十一二岁大的战俘小孩也别去做童工了,全部都来上学,学汉语和法兰克语。
&60;br&62; 注意,这群孩子可没有单独的宿舍区域,都是和忠勇坊的老兵们混住一起,全部军事化管理。
&60;br&62; 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快乐教育,这群丘八一概不会,就会军事化管理,每天五点喊他们起床,集体出去跑步,在食堂吃完朝食,去学堂背书。
&60;br&62; 中午补个觉,下午上一下午体育,学习弓箭、刀枪、骑马和队列,晚上准时回家还要洗袜子洗衣服。
&60;br&62; 在学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