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的说,斩首一级即可升为府兵义从,成了府兵义从,那更不得了,还能脱奴籍,当百户,甚至转汉籍哩。
&60;br&62; 每每想到这里,这些撒克逊佃农便挺起了胸膛,鞭子也抽得更有力了。
&60;br&62; 骑在一头汉诺威小母马身上,冯森一路向着马场走去,飞鬃作为汗血宝马后裔,从冬天结束到现在都在配种,没时间来驮他。
&60;br&62; 道路两边,经过了半年多的开垦,曾经的荒野此刻已然尽数是良田,看到田地里一排排整齐的麦苗,冯森忍不住感叹,说汉人的天赋技能是种田真不是乱说。
&60;br&62; 当一个汉人看到一片田地的时候,哪怕再没常识的,大多数的第一反应是将田地弄成一排一排地种。
&60;br&62;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但这么种就舒服了。
&60;br&62; 但殊不知,这个种植方法欧洲要到十七世纪才明白过来。
&60;br&62; 实际上,什么曲辕犁,什么粪肥,什么水车,在这个农业发明面前就都是弟弟,直至现在,这个发明仍在使用,那就是垄耕种植法。
&60;br&62; 垄耕种植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将田地划分为垄和沟,农作物成排种植在垄上。
&60;br&62; 为什么春秋末期战国前期人口会快速增长?就是因为采用了垄耕种植法,他们有了剩余的食物,对荒地的开发有了前期投入,且绝对能回本。
&60;br&62;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变多,无主的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开发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反应在经济政治上,就是憋说了,直接开打吧!
&60;br&62; 为什么这么种能快速增产?原因很简单,这个就是微型版的中世纪两圃制,用土堆起来的垄是耕地,挖出来的沟是休耕地。
&60;br&62; 第二年,将田重新耕一遍,原先的垄成了沟,原先的沟成了垄,然后这样一年一换,虽然每年都在种庄稼,但实际上每亩土地在小范围地轮耕,保证了地力。
&60;br&62; 除此以外,沟方便行走和除草,不会踩伤庄稼,其次,每个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不会互相抢夺资源养分,也便于通风。
&60;br&62; 然后,在灌溉时,由于沟垄的存在,不会由于水分积压导致根部腐烂。
&60;br&62; 在人工效率和生长效率上,简直将在落后生产力条件下的田地利用到了极致。
&60;br&62; 而此时欧洲的农业是什么样的呢?&60;br&62; 首先,抛开拜占庭不谈,光西欧这一带,此时大部分采用的是两圃制,甚至连更加先进的三圃制都只是在高卢地区的一些旧罗马贵族世家中使用。
&60;br&62; 两圃制就是轮耕,而三圃制则是加上了一块牧区,即两块耕地,一块休耕。
&60;br&62; 两块耕地中,一块种冬小麦用以收获作为食物,一块种大豆燕麦用以肥地,休耕地则放牧牛羊,同时牛羊粪便也能肥地,然后来年轮换。
&60;br&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