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就有了“火烧庆功楼”的传说。
宋太祖赵匡胤率军出征,刚到陈桥,属下就把一件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于是赵匡胤立即班师回京,夺了皇上的位子。之后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历史事件。
——得了天下的赵匡胤大会宴请手下的得力干将们。酒至半酣,他向所有人问道:“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把一件黄袍披在了你们的身上,你们怎么办?”
听闻此言,他手下的众人登时吓得酒醒,宴后纷纷交出兵权,告老还乡。
所以靖王连脑子都没过,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说并没有带部队过来,并且还补充了一句:“本王来的时候,东南战场刚好出现了重大的危机。本王的大部队早已经启程,赶往陇塘一带支援。”
因为说这种谎话而感到有一点点的心虚,靖王还偷眼瞥了江小龙一下,潜意识里在琢磨:这小家伙这种远异于常人的恐怖智商,不会此时已经看穿本王的什么疑问来了吧?
但是江小龙似乎没有任何的反应,他低头默默地饮酒吃菜,连看都没有去看靖王一眼。
梁万里这时候却感到有些尴尬,于是就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前些日子,在下按照朝廷的旨意将府兵、后勤兵以及部分杂役、民夫等等拼凑出了一支督战队,拢共大约一万人左右。江少帅远赴京师救急,手上没兵可不行。不如先带着这支部队过去应应急?”
其实梁万里的话也是有“水分”的。这支一万人的轻骑督战队实际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真正从他的部队里面抽调出来的职业官兵,而且是他手上的精锐,绝不是什么杂役、民夫之类,那只是为了凑人数而占的极少的一部分而已。
他之所以这么讲,当然是顾及到靖王的态度。虽然他并不能清楚地知道靖王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江小龙确实是因为手上没兵而不得已孤身北上的话,那好像也太没把驰援京师这样的大事给当作一回事了吧?
尽管梁督抚确实也是手上没有什么兵。但是他还是愿意将手上这一万兵马交出来,借给江小龙使用,并且他还打算亲自跟随江小龙一起,驰援京师。
毕竟,这样的小孩子实在看起来太小。你让他一个人去办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似乎总觉得有些放心不下。
虽然说他刚刚还在永州县取得了一场大捷,但毕竟是身边有无数的大人在左右扶持着他啊!你现在让他一个人去独挡一面。毕竟他那小小的年纪摆在那里,谁能心安理得?
这不仅是他孤军北上,千里奔袭,而且救援的还是首都天京。
天京是个什么存在?那可是绝对绝对不容有失的存在!
它不是永州!
永州很重要,但是即使打输了,也还有补救的余地。
永州可以丢,但天京却是绝对不可以!
实际上,梁万里心里暗自决定陪同江小龙一起北上,本身就有自冒风险、慷慨赴国难的意思这里边。他这是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撇开了。
抛开这些都不讲,成年人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们多数人有这么样一种心理,哪怕一个孩子已经在某些事情上做出了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是对你不放心。
他们一定会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