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的每一处舱室漫延。
这个时候,行动的速度是第一位的。保持绝对的安静和有条不紊的行动方式,已经被人们不自觉地放到了第二位。
船上不时地传来不小心而加重的脚步声、推门声、格斗声、有人受到惊吓时所发出的短促的惊叫声、被杀但是还没死之前的惨叫声,以及有人倒地的沉闷的声响等等。
黎明前的夜色格外的浓重,港湾中的大多数人都还在沉浸在睡梦之中,加上大船之间的相距都比的较远,所以这些声音暂时还没有被其他的船上的人们所惊觉。
布吉哈多在带着手下大略地席卷过多数主要舱房之后,不等清点战果,他立刻就下令:“发信号!立刻起锚撤走,其余的人继续搜杀船上可能残留的家伙!”
他的一名手下立刻抱着一支步枪——这也是这次他们带来的唯一的一支步枪,考虑到突击队员们需要长距离地潜水的负担,他们这次行动并没有携带更多的枪支——这家伙飞奔到船头的甲板上,快速地对空连放了三枪。
这是点火炸船的信号。
在行动之前,他们都曾在夜里做过反复的试验,发现如果是在有许多条船相互拥挤着聚集在一起的情况下,无论是哨音还是响箭,都不如枪声来的明晰,尤其是有些人还躲在水下的时候,响箭往往会被忽略,而哨音的效果则更差。
在突击的行动展开之前,所有背负着炸药包的人并没有到上船去参与突击行动。他们一人一条船地自觉分配了各个工作的岗位,悄无声息地从水中潜到了自己该负责的那艘船的底下。
为了制造混乱,掩护他们所劫持的船舶的行动,同时也为了避免引发自己人的混乱,宋玉昆规定,炸药包埋设的位置必须在每条船的下锚缆绳的附近、而且是尽量靠近缆绳的船底吃水线稍稍靠上的位置上。
之所以没有规定埋在船舶的吃水线以下,是因为他们对炸药包的防水性能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为安全起见,还是尽量不要让它过多地浸泡着海水为好。
每个炸药包的四个角上都附着有宋玉昆设计的大头尖钉,只要用突击队员自带的匕首的柄部轻轻地敲击,很容易就能砸进木质船的底部。这要就能固定在船底吃水线的上方了。而这种轻微的敲击声本身就不大,只要队员们注意配合着浪涛的声音,就不会被船上的任何人所察觉。
炸药包的放置也有严格的要求:为尽量避免泡水,导火索的根部必须朝上。
整条导火索都有约五米长——这个设计长度也是经过了反复的试验的,以保证点火人员能够迅速逃离到船的另一边,避免被炸药直接炸伤。
导火索上也安装有四个大头尖钉,方便固定在船底的水面上,避免因泡水而熄火。
经过了这么多的细节考虑,宋玉昆还是不大放心。行动之前他要求突击队员们进行反复的试验和训练,直到确保无误为止。
此时听到三声枪响的信号之后,早就在水中等得不耐烦的突击队员们赶紧纷纷点火。在确认导火索点燃之后,他们纷纷快速地游到船体的转角的外侧,以免被炸到。
船的下锚缆绳通常都会在船头或者船尾处,所以躲避起来很是方便。
三声枪响撕裂了黎明前夜空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