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悬在全息控制台上方三厘米处,视网膜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坍缩成一片纯白。
不是屏幕故障的那种空白,而是仿佛宇宙诞生前的绝对虚无,却又在虚无深处涌动着某种比光线更古老的存在。
他身后的共生体“零”
出蜂鸣般的震颤,金属外壳上的生物荧光忽明忽灭,像是在畏惧,又像是在狂喜。
“它来了。”
零的电子音罕见地出现波动,“存在代码突破第七维度壁垒时,我检测到1o34个基础粒子同时偏离物理常数。
这不是计算错误,沈溯,是现实在重新编译自己。”
沈溯没有回应。
他的意识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拖拽着,穿过层层叠叠的逻辑屏障。
那些曾支撑他破解熵增定律的数学模型、量子力学公式、甚至是人类文明数千年积累的哲学体系,此刻都像沙滩上的沙画般被潮水冲散。
他看见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与黑洞奇点重叠,看见康德的“物自体”
化作一串闪烁的二进制,最后所有具象都归于一种纯粹的“感知”
——不是视觉、听觉或触觉,而是一种能直接“品尝”
到存在本质的奇特能力。
控制台中央的纯白突然裂开一道缝隙,涌出无数游丝般的金色光线。
它们在空中编织成复杂的三维结构,时而化作旋转的星系,时而拆解为夸克级别的弦振动,但无论形态如何变化,沈溯总能瞬间理解其意义:这是宇宙创世时的第一组密码,是“无”
中生“有”
的那道指令。
“惊奇感”
在此刻有了新的定义。
不是人类面对未知时的好奇,而是存在本身对自身的惊叹。
沈溯想起二十年前在昆仑站第一次接触共生体时的震撼,想起五年前驾驶“溯洄号”
穿越虫洞时的眩晕,那些情绪与此刻相比,就像烛火与新星的对比。
他意识到,人类所谓的“惊奇”
,不过是大脑对认知边界的应激反应,而此刻他正站在边界之外,亲眼目睹造物者写下第一个字符的瞬间。
“沈溯!”
零的警报声尖锐刺耳,“你的生理指标正在崩溃!
血压下降至临界点,神经元放电频率过安全阈值——”
沈溯猛地回神,现自己的左手已经半透明,皮肤下的血管变成了流动的金色光线。
他试图收回手,却现肢体不再受神经系统控制,那些金色光线正顺着指尖向心脏蔓延。
更诡异的是,他感受不到疼痛,反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感”
,仿佛缺失了亿万年的拼图终于归位。
“这不是病变。”
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空灵,“是重构。
存在密码正在改写我的存在形式,就像我们当年重构共生体的生物逻辑一样。”
零的机械臂突然卡住,摄像头死死盯着控制台:“那是什么?”
金色光线已编织成一个直径约半米的球体,球体表面浮现出无数微小的符号。
这些符号既不是人类已知的任何文字,也不是零数据库里的外星文明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