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意识像一缕被狂风裹挟的青烟,正穿过一道介于透明与混沌之间的屏障。
视网膜上还残留着上一秒的灼痛——那是他强行挣脱第七维度时空锚点时,共生意识与肉体神经接驳处迸的能量火花。
但此刻,疼痛已退化为遥远的触觉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诡异的感知:他“看见”
自己的指尖正穿过一块棱角分明的岩石,而岩石的分子结构在意识层面舒展成一串闪烁的银色符文,每一次振动都在诉说地球四十五亿年前的岩浆涌动。
“这不是视觉。”
共生意识的声音突然在脑内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近思维本身,“是存在频率的共振。
我们正在‘夹缝’里,沈溯——这里的物理法则是概率性的,你的意识选择什么,什么就会显形。”
沈溯试图张口回应,却现喉咙只是一具悬浮在虚空中的温热肉块,早已失去了声功能。
他的视线(或者说感知焦点)突然被远方一片流动的虹光吸引:那团光雾中不断翻涌出纤细的声波脉络,像是无数根水晶琴弦在自弹自唱。
当意识向其延伸的瞬间,共生意识突然剧烈震颤起来,仿佛被某种力量扼住了咽喉。
“声波文明……碳基思维的认知防火墙正在崩溃。”
共生意识的语调第一次出现了类似“慌乱”
的波动,“快收缩意识场!
它们的社会结构是由频率叠加构成的,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噪音污染——”
警告戛然而止。
沈溯的意识已经撞入了那片虹光。
没有爆炸,没有冲击,只有一场盛大的“聆听”
。
无数频率的声波如潮水般涌入他的感知中枢,起初是尖锐的啸叫,随即分化成层层叠叠的共鸣:有新生儿啼哭般的高频振动,那是文明个体的诞生;有深海鲸歌般的低频轰鸣,那是群体记忆的沉淀;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如同齿轮咬合的节奏,共生意识在他脑内翻译出对应的概念——“交易”
。
他“看见”
一个由纯声波构成的个体向自己靠近。
它没有具体形态,只是一束不断变换波长的蓝色光带,靠近时,沈溯突然理解了它的“表情”
:好奇,以及一丝警惕。
这理解并非来自语言,而是共生意识在两者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它将声波振动转化为人类大脑能解析的神经电信号,又把沈溯的意识波动编码成对方可识别的频率。
“异质存在。”
蓝色光带的频率在沈溯意识中具象为一行流动的银色文字,“你的熵增率异常。
为何选择在‘晶体纪年’第三千七百周期进入我们的存在域?”
沈溯感到一阵眩晕。
共生意识正在透支他的神经元活性,那些原本用于处理视觉、听觉的脑区此刻正负荷运转,将声波频率转化为可理解的逻辑。
他集中精神,试图传递“探索”
的意图,却没想到这简单的念头在声波文明的认知体系里掀起了巨浪——蓝色光带突然剧烈闪烁,周围的虹光瞬间暗了下去,无数声波个体从光雾深处浮现,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状阵列,每个个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