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你坐在餐桌边。
)
(父亲:你和妹妹想坐谁的车?)
(你:喊妈妈送我们去学校吧。
)
(母亲点点头。
)
(你们用完了早餐。
)
(你坐进了妈妈车里,妈妈提醒你系好安全带。
)
(妈妈发动汽车,一脚油门冲了出去,直奔路边的小池塘。
)
(你:妈妈,车要开进水里了!
)
(妈妈并不理会。
)
(你试图控制方向盘,但是你的身体太过羸弱,连母亲都比不过。
)
(车子掉进水里。
)
(你拼命挣扎,用手敲窗户。
)
(车子被水淹没,母亲依然若无其事地握着方向盘。
)
(你感到窒息。
)
(你死了。
)
(推演结束!
)
两头都不对?
顾毅站在原地,不敢开门了。
他没有急着再次推演,而是仔细思索刚才的每一处细节,分析自己触发即死剧情的原因。
首先,自己是看不见妹妹的,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矛盾。
根据日记里的措辞,“我”
应该是能看见妹妹的,但为什么自己刚刚推演的时候无法看见呢?
另外,老宅的租赁说明里提到,上楼的时候会听见另外一人的脚步声,这个声音指的就是看不见的妹妹吗?
那么,除了自己,父母也会听见这个脚步声吗?
租赁说明里提到的规则是只限制自己,还是限制屋子里的所有人?
又或者……
其实父母二人也看不见妹妹,他们却假装能看见妹妹?
如果妹妹真的不存在,那么父母为什么还要送妹妹上学?
镇上的其他人也不能看见妹妹吗?
“不可能,这种假设太夸张了,所以……三口之家里拥有认知障碍的人是我自己。”
顾毅暂时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切,顾毅只能暂时假设是自己有认知障碍。
“一旦做出这种假设,那么问题大概可以解决了。
父亲问的是‘你和妹妹想坐谁的车’,我刚才始终没有问妹妹的意思,所以才会触发死亡fg。
包括后来上车的时候,我也一直没有让妹妹上车。
这应该就是我失误的地方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顾毅再次开始推演。
(回溯推演开始!
)
(你坐在餐桌边。
)
(父亲:你和妹妹想坐谁的车?)
(你看向右手边空荡的位置。
)
(你:你想坐谁的车。
)
(你假装能看见妹妹,却始终没有收到回应。
)
(母亲:算了,别管你妹了,今天你坐我的车。
)
(你们吃完了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