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虚拟路径在星图中被标注出来。
林黛看着那条漫长的线,以及旁边弹出的,关于“曲速泡稳定性维持”、“引力阱规避算法”、“星际尘埃碰撞概率”等一系列看着就头大的注释,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那个……导航校准,一定要做两次吗?一次不行吗?听起来就好麻烦。”她试图讨价还价。
【根据当前星域模型,两次校准为最低要求,以确保抵达目标星域的坐标精度在万分之一天文单位内。减少校准次数将显着提升偏离航线风险,可能误入未知引力场或星际介质稠密区。】系统一丝不苟地回答。
“万一偏了就偏了嘛,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新风景呢?”林黛不死心,充分发挥咸鱼本色。
【风险不可控。根据《位面观测者安全守则(试行版)》第3条第7款,不建议进行无谓的风险探索。】系统引经据典,堵死了她的偷懒之路。
林黛:“……”这破系统,升级了之后怎么比原来那个死板的躺平系统还难搞!
她硬着头皮,又开始学习环境适应模块。当看到“应对极端重力变化(1.5G-0.3G)的身体调节建议”、“低氧\/无氧环境下生命维持系统自主启动流程”、“已知有害辐射频谱及屏蔽方案”时,她终于忍不住了,再次接通了傅深的通讯。
“傅导!这活我干不了!”林黛对着通讯器抱怨,“我只是个顾问,还是外围的!不是星际战士!这些东西太复杂了,我怕我把船开进黑洞里啊!”
通讯器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傅深听不出情绪的声音:“‘星槎’有完善的应急求生系统。就算你真的操作失误,被弹射到陌生星域,只要发出求救信号,联盟也能在三个标准月内找到你。”
林黛:“……”这算哪门子安慰?!
“而且,”傅深补充道,“你的‘方舟’系统与‘星槎’核心是绑定的。在真正危急关头,它会优先保障你的生存。你现在需要学习的,只是如何让它更‘舒适’、更‘高效’地为你服务。”
这话听起来顺耳了一点。林黛撇撇嘴,知道这事没有回转余地了。她叹了口气,认命地重新投入与操作手册的搏斗中。
在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她勉强记住了启动曲速航行、进行导航校准、激活基础防护力场等几个最关键的流程。至于那些复杂的战术机动、科学探测仪器操作、外星语言数据库调用等功能,她统统划入了“有空再说(大概率永远没空)”的范畴。
感觉大脑cpU快要过载烧毁时,林黛终于决定——出发!
她系好安全带(虽然系统表示在惯性阻尼器作用下这并非必需,但她坚持要这点仪式感),深吸一口气,对着主控界面下达了指令:
“‘星槎’,启动自动驾驶模式,目标天仓五星系,按规划航线……出发!”
【指令确认。自动驾驶模式已激活。曲速引擎预热……10…9…8…】
随着倒计时,林黛感到一股轻微的压力将自己压在座椅上。
【……3…2…1。跳跃启动。】
舷窗(虽然外部看不见,但内部有模拟外界景象的全景屏幕)外的戈壁地下机库景象瞬间被无限拉长,化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