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强调养生。
“妈,我下午有一个会,赶时间去开会。”
“这么忙就不用回来陪我呀,有你二姐和红英还有阿姨在,你每天跑上跑下不嫌累?”
“阿姨做的饭菜香啊,我回来吃还不交伙食费,节约。”
“看把你穷得,你真是丢你们纺织厂的脸,一个大厂长还要担心没伙食费?”
“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是真的担心啊。”
兰英一声叹息:“厂里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差,今年第二季度盘点出现了亏损。”
这是一个警钟,也是一个开始,再往后这种状态恐怕是常态了。
“舅妈,你撑了这么久了,也算是本事了。”
按照大表姐所言,兰英在这个国企能撑三年就算是厉害的。
没想到她还相当顽强,坚持到今年才出现亏损状态,不容易了。
兰英听了杜红英说这话愣了一下:合着她觉得厂里早就该出现亏损了?
“红英,去我们厂里转转看看?”
杜红英……兰英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让她支招。
看看就看看吧,当年她可是全靠了这个纺织厂赚了第一桶金。
杜红英故地重游,当年的文科长是一个年轻小伙,这会儿已经是福的中年大叔了。
“文科长不认得我了?”
“你是……”
文亮想了想,感觉面熟,但是真想不起是谁了。
“我是杜红英。”
“天啊,你是嫂子?啧啧……”
后面的话没敢说出口,在高队面前可以放肆说他会养媳妇,但是在嫂子面前得尊重:“嫂子,你看你越活越年轻了,我完全没认出来。”
谁敢想啊,当年的村姑变成了时尚都市丽人的形象。
两条麻花辫变成了披肩卷,皮肤也更白皙亮丽了,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样,真不怪他眼睛花没认出来。
“呵呵,主要是久不见面。”
“是啊,是有点久。”
扳着手指一算,离上次见面快二十年了。
杜红英在文亮的脸上和头上都看到了岁月流逝的痕迹,皱纹和白都悄然爬了上去。
杜红英也照过镜子,除了脸上的肉有点松垮外其他还行。
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年的文科长确实老了。
“嫂子,您这次来厂里是?”
不应该是来买布料吧,据说嫂子早就不管事了,只管收钱当老板。
“我请红英来厂里玩玩。”
兰英道:“还是按规矩办事,我给红英登个记。”
“这……好,兰厂长以身作则好。”
兰英在来访客人一栏上写上了杜红英的名字,接收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故地重游,杜红英看着这一幕幕有点恍惚。
这些地方,当年她来时都不敢大胆的看,就怕被人看见瞧不起。
现在看来,变破旧了不少。
“厂里的这批纺织女工差不多都是重新接班的一批了,在三四十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
兰英带着杜红英边走边看边讲解:“她们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生,我常常在想,她们如果离开了纺织厂,靠什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