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越多。
萨布素精心构筑的防线和坚壁清野的策略,在殷灵毓非常规的手段和起义军强大的群众基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他自己,虽然竭力求援,试图反击,却仍旧在起义军的横推之下,困守孤城,炮击不断,人心惶惶。
其部下哗变,将其捆缚,献出投降。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
随着主将被俘,黑龙江陷落。
彼时康熙的军队,辎重刚刚抵达盛京,却不知该不该继续往前。
康熙龙颜大怒,但同时也油然而生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诞感。
吉林失陷尚可归咎于巴珲德无能轻敌,但萨布素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竟也败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
这在龙兴之地作乱的起义军究竟是什么来头?
他们的首领又是何方妖孽?
康熙自诩文治武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击噶尔丹,如今却在“龙兴之地”被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匪军”接连重创,损兵折将,丢失大片国土,这种失控感让他感到一种被羞辱的无力,还有更多更深的愤怒。
以及他自己都不愿细想,不愿承认的……
恐惧。
为什么?为什么这支反贼所控制的地区丝毫没有反抗?甚至很快归心?
以至于他想打探一些情报都模模糊糊,只知道他们大手笔往外洒粮,可其余的,基本一无所知。
据李绅所说,吉林现在太团结了,还有所谓民兵巡逻村落,根本就难以从百姓的口中问出情报,他们奸猾狡诈,绝不肯向生面孔透露有关于起义军和起义军首领的消息。
再加上很快又要过冬,关外大雪寒天,根本难以生存,何谈作战,且朝廷对于起义军也根本不了解足够的情报,那支朝廷派出的军队,便暂且驻扎在了盛京。
康熙发泄了一通后,很快恢复了冷静,严令大军固守盛京,令李煦不惜一切代价查明起义军的真实底细,特别是其火器来源和首领背景,又召集钦天监和西洋传教士,想要破解起义军的火器。
也就是这个时候,那个蠢笨愚钝,但火器上确有天份的人才配被康熙想起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