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顶级的大红袍,言语间满是合作的诚意。
当话题从地产规划“自然而然”地聊到高端客户的心理健康需求时,林景深仿佛不经意地叹了口气:“说起来,三位老师是这方面的权威。我最近也遇到个麻烦事,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当年情况和苏家那个丫头差不多,现在留下了不少后遗症。真不知道当年的医生是怎么想的,用药那么大胆。”
贪婪和虚荣让三人放松了警惕。
其中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医生,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和“经验”,不无炫耀地压低声音说:“林总,这您就不懂了。对付那种‘不听话’的孩子,常规手段没用。我们当年也是没办法,那个用药剂量,确实远超临床标准,但效果好啊,保证她什么都记不住,什么都掀不起浪来。”
话音刚落,林景深按下了桌上一个不起眼的录音笔暂停键。
清脆的“咔哒”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如同惊雷。
他缓缓从西装内袋里,拿出了一张折叠好的纸,摊在三人面前。
那是一份盖着鲜红公章的警方立案回执,立案原因写着“商业窃密与非法行医”。
“很遗憾地通知三位,”林景深的声音冷得像冰,“你们现在说的每一句,都会成为呈堂证供。”
三人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茶杯从颤抖的手中滑落,摔在名贵的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们瘫坐在椅子上,如同三尊瞬间风化的石像。
与此同时,远在首都的叶小棠也遇到了阻力。
她利用“清源2.0”系统梳理出的证据链,成功推动了教育部启动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排查。
然而,她很快发现,一股无形的力量正试图将这件动摇根本的大案,定性为“个别道德败坏的教师滥用辅助性药物”,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叶小棠深知,一旦如此定性,就永远无法触及背后真正的产业链和保护伞。
她没有在行政流程上纠缠,而是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她绕开了所有国内的检测机构,将一份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来自“记忆修复中心”前身的药丸样本,直接送往了位于瑞士的国际反兴奋剂实验室。
那里的检测标准是奥运级别的,能分析出任何最微小的违禁成分。
一周后,一份详尽的成分报告通过加密邮件传回。
报告指出,这种药丸的核心成分,是一种从未公开过的强效神经抑制剂的变体,其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潜在损害,是现有临床药物的数十倍。
叶小棠拿着这份报告,直接联系了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主编,一位以严谨和正直着称的华裔科学家。
她将所有数据和盘托出,促成了一篇关于“新型精神药物滥用对青少年认知功能不可逆损伤的紧急报告”的专题论文,以加急通道发表。
文章上线当日,全球医学界震动。
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瞬间击碎了国内某些官员试图“冷处理”的幻想。
当天下午,七个省份的卫生与教育部门同步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雷霆万钧的专项整治行动。
地球的另一端,退隐在加勒比海一座小岛上的陆子轩,面前的屏幕上,“LightAnchor”(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