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的颜色在迅速地冷却变暗。
林予安知道,他只有几十秒的有效操作时间。
当钢材的颜色退回到暗红色,失去了最佳的可塑性时,他立刻停下捶打。
他没有丝毫的停顿,手臂的肌肉再次绷紧,用长柄将那根沉重的钢杆平稳地抬起,再次送回炉膛。
但他这一次的操作,与之前截然不同,他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将钢杆的尖端鲁莽地全部没入炉膛深处。
他双眼微眯,透过操作口的缝隙,凝视着炉膛内那片由木炭构成的,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手中长柄的角度和深度。
然后,他将那段刚刚被他捶打过的、已经初步展平的部分,精准地停留在了炉膛中部的“中温区”。
林予安对着镜头说道:“锻造的核心,在于对温度的精确分区管理。”
“已经成型的部分,不能再接受极限高温,那会让钢材表面过度氧化、脱碳,变得脆弱。”
“这时候把它放在中温区,既能减缓冷却,防止产生应力裂纹,又能为接下来要锻造的部分预热,节省宝贵的燃料。”
而他真正要加热的,是紧挨着这段扁平部分,后面那一段尚未变形的圆柱形钢杆。
他将这一小段,向前一送,精准地送入到了炉膛最深处,由风箱驱动的、温度最高的“高温核心区”!
此刻,这根钢杆在他的控制下,正以一种奇妙的状态存在于锻炉之中。
最前端已经打扁的部分,在中温区的红光中,静静地“浸泡”着,保持着热度。
中间段正在被加热的部分,在高温区的白炽光芒中,疯狂地吸收着热量,颜色在肉眼可见地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而更靠后的大部分杆身,则依然暴露在炉膛外的冰冷空气中,保持着它原本的灰黑色。
他再次开始鼓风,这一次,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了对那中间一小段钢杆颜色的观察上。
他甚至能感觉到从炉膛缝隙中透出的灼热,烤得他脸颊发烫。
当那一小段也达到了灿烂的橘黄色时,他再次抽出整根钢杆,冲向石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