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
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因为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
核聚变不会产生核裂变所出现的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当然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
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
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
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已经实现商用化。
因为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另一种核能形式是目前尚未实现商用化的聚变能。
氘在地球的海水中藏量丰富,多达40万亿吨,如果全部用于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亿年,而且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另外,由于核聚变需要极高温度,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燃料温度下降,聚变反应就会自动中止。
也就是说,聚变堆是次临界堆,绝对不会发生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核裂变)电站的事故,它是安全的。
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
它利用核能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受控核聚变。
裂变时靠原子核分裂而释出能量。
聚变时则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而释出能量。
最常见的是由氢的同位素氘(读&34;刀&34;,又叫重氢)和氚(读&34;川&34;,又叫超重氢)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如氦而释出能量。
核聚变较之核裂变有两个重大优点。
一是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
据测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
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
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约为蕴藏的可进行核裂变元素所能释出的全部核裂变能的1000万倍,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的能源。
至于氚,虽然自然界中不存在,但靠中子同锂作用可以产生,而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锂。
第二个优点是既干净又安全。
因为它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所以是干净的。
同时受控核聚变反应可在稀薄的气体中持续地稳定进行,所以是安全的。
实现核聚变已有不少方法。
最早的著名方法是&34;托卡马克&34;型磁场约束法。
它是利用通过强大电流所产生的强大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很小范围内以实现上述三个条件。
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已接近·,但要达到工业应用还差得远。
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要建立托卡马